程礼方:释放玉作为创作对象的自由

2017-7-2 玉雕大师艺术网 作者:程礼方

之前,我设计过一件玉雕作品――就是《忘轮》。这件玉雕作品我尝试了和自然界的元素相结合,在情景中营造出透明而沉静的真实湖面感。


在北京的一次展览中,有一位观者提出疑问,他说:里面放的是水,但水作为材料的属性不是永恒的,过几天就干了

的确,事实上不止是水,自然界中能触摸的元素没有哪一种是永恒的。如果有,那就只有“自然的轮回了”。也正是轮回无止,创作的灵感才无止。我认为,作品本身的价值并不全为了摆在原地供品评或观赏,作品更本质的价值意义是,提供观赏者某种能够得到更神性的思维方式的来源。

为此,我会不拘任何形式,释放玉作为创作对象的自由。而所谓的打破传统,只是顺道的必然路径。打破不是否定,而是成长,作品的成长就是精神的成长。

对身边的事物环境随时保持仔细观察的状态是我了解人性及心理的一个基本态度,然后是用心体会。

体会这个东西,我一向认为是由不同的内心自然生出而并非刻意想出来的,更加不是单一地学习来的。内心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内容多了自然就包含丰富了,怎样将诸多人性及心理透彻地映入内心这面镜子里,唯有凭借细观与积累。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行业都需要的做的课题。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辅助途径,比如阅读、旅行之类的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增加见闻的过程都值得体验。
在雕刻中,我不完全依赖灵感去创作。比起创作的耐心,灵感总是时有时无。创作一件好的玉雕作品态度和出发点是最重要的,对自己的作品多点耐性、多点专注,真诚去完成它就好。

作者简介:

我的家乡在安徽池州,自小生活的在九华山山上,老宅子有幸沾那么点景区的光。所以,从小生活离不开与大自然的玩耍互动,自然界的枯荣更替伴随着我童年的成长。

我没试图去回顾这些对我今天创作是否有影响,可能有些东西已经无形中长在了心里。现在想来,冥冥之中,应该是有影响的。

我大学学的是艺术设计,后来机缘巧合接触到玉雕,我知道这条路是无止境的。我第一个老师其实是一名画家,他就是身在池州的宋江老师,我只学到了他的皮毛,但老师对自然一如既往的追求精神深刻地影响了我,有幸在我懵懂时期能遇到他。

欢迎关注中国玉雕大师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上一篇:罗光明:黄蜡石如何从本质上得到认可

下一篇:下一篇:文物修复|让碎片破“璧”重圆重现辉煌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