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4 玉雕大师艺术网
独山玉又名南阳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由于颜色丰富,自古以来就是上好的玉雕材料。
令人震撼的玉器加工基地
从元代的渎山大玉海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和氏璧,独山开采玉矿制作玉器的历史早到什么时候呢?
考古发现,距今8000年前,古人已经使用玉器,并逐渐形成多个史前玉文化中心,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长期未发现早期玉器加工遗址,直到南阳黄山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
《玉出中原——河南南阳黄山遗址考古发现成果展》是郑州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展览的主题是“考古发现成果展”,就是要通过玉器来展示南阳黄山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
展览精选南阳黄山遗址出土代表性文物225件/套,分为“惊世发现”“独玉天琢”“谜踪之国”三个部分,立足考古最新发现成果,带领观众寻觅“中原玉文化”之根,领略中国传统玉文化的深厚内涵。展厅内,展览的设计者用一面墙的图文介绍了南阳黄山遗址的发掘历史和成果。
黄山遗址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东临白河,北临盛产汉白玉的丰山,西南则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产地——独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造就了黄山遗址独特的文化内涵。
黄山遗址F2(东南向西北)
2018年至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遗址开展持续科学发掘,发现了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间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密集的玉石器作坊群、数以万计的玉石制品、陪葬品类惊人的高等级大墓、人工运河、码头与自然河道构筑的水路系统、规整密集的粮仓等令人震惊。
考古发现、研究证实,黄山遗址是一处集玉石器原料开采、加工、制作、运输为一体的中心性史前聚落遗址,这一重要发现填补了中原玉文化的空白,延伸了中原玉文化的历史轴线,为研究中华文明早期起源提供了重要资料。黄山遗址重大考古发现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一眼三千年
黄山遗址发掘期间,笔者曾多次去黄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参观,考古发掘领队马俊才经常使用的一个词儿是“一眼三千年”。
怎么“一眼三千年”?
《玉出中原》展览在“惊世发现”板块通过文物、图片、文字娓娓道来。黄山遗址文化堆积异常丰富,层层叠压与打破的复杂关系令人叹为观止。在山顶区厚达3-5米的土层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跨度长达3000年的连续历史堆积:最下层是大约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仰韶文化,中间是大约公元前3400年至公元前2500年的屈家岭文化,上层是约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的石家河文化。连续3000年的历史堆积犹如一本无字史书,展现出“一眼史前三千年”的历史奇观。
在黄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看到那些目前国内保存最好的史前建筑基址感觉非常震撼。密集的玉石器作坊群完好地保留了当时的建筑技术和日常生活细节,面积最大的一处房基墙体结构和推拉门滑道清晰可见,屋内随处摆放的玉料,就仿佛古人刚刚离开,堪称中国史前“庞贝式”遗存。黄山遗址玉器
黄山遗址的玉器生产规模、专业分工、对外贸易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贸易需要发达的交通网络,在这方面,黄山遗址发现了仰韶、屈家岭时期由码头、人工运河组成的水路交通系统,发现有通向盛产玉料的独山东南坡的古河道。交通系统、矿石资源、加工作坊共同勾勒出黄山遗址史前玉石器加工、制作运输一体化的“工业园区”面貌。
大规模玉器生产需要大批人脱离农业生产,他们的生活物资怎么得到保障?黄山遗址考古发现仰韶文化中晚期粮仓群,共清理出6座粮仓基址,这些粮仓分布在同时期房址或玉器作坊址周围。整个粮仓群经过统一规划布局、大小规模样式近似,分布密集,可储粮食数量大,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已具备“古国粮仓”的形态。但考古发现整个遗址所见的杂草种子比较稀少,证实该遗址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其食物资源可能由别处供给或贸易而来,反映了当时以物易物的贸易盛况。
在新石器时代,玉器是高端奢侈品,而且赋予玉器某种神秘的力量,承载着某些神圣的功能。《玉出中原》展览上展出的多件玉钺,玉钺是黄山遗址最具特色的玉器,河南博物院展出的“中华第一铲”早年出自黄山遗址,其实也是玉钺。
黄山遗址发现的玉器以实用器物为主,尤其是集军权、王权为一体的玉钺,表现出黄山遗址所代表的中原文化崇尚军权与王权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后来成为中原文化在文明起源进程中的显著特征。
黄山女人爱美,不仅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玉器装饰品,而且把这种爱美之心保持到了死后。编号M125的墓主人为成年女性,头骨左侧有一件玉耳铛。(来源:经济观察报 略有删减)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