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石:欲打造中国名石,掀文创产业新潮

2018/12/23 玉雕大师艺术网 作者:范宇斌


走进浙江泰顺,磨石发出“吱吱”的响声萦绕耳畔,粗糙的原石经打磨后变得平整、光滑、圆润,再经大师之手幻化成栩栩如生的艺术珍品,书写出一幕幕“点石成金”的传奇。

据悉,泰顺是叶蜡石的“藏宝地”,储量达1亿吨以上,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素有“世界蜡都”之称。伴生于叶蜡石矿床之中的“泰顺石”,其质地温润似玉、细腻剔透、纹理精美、色泽雅丽、软硬适中,宜雕琢、宜制印,极具文化艺术创造价值和收藏价值。


近年来,泰顺县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旅游兴县”的重要支撑,把泰顺石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产领域的“龙头项目”,以打造“中国名石”为目标,逐步形成了原石供应、人才培育、研发设计、工艺创作、产品营销、宣传展示、品牌推广等生态循环产业链,全面打造泰顺石文化产业“八个一”工程,探索走出了一条“点石成金”的文化产业发展新路。

截至目前,泰顺全县从事泰顺石创作和销售企业达102家,从事石雕技艺人才达1000多人,2017年实现总产值3.72亿元。

投石问路 谱产业序曲

泰顺地处浙江南部边陲,九山半水半分田,长期以来,泰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农业发展基础薄弱、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地处交通末梢等“烦恼”。

但幸运的,这起伏的群山之中藏着一方宝石——泰顺石,学名叶蜡石。据悉,叶蜡石在泰顺从北到南都有分布,矿脉长5580米,矿区面积3.6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5000万吨,远景储量在1亿吨以上,泰顺因而有“世界蜡都”之美誉。

仰天湖底冻、状元红、凤凰、紫藤玉、梅花枝……按照质地、纹理、色彩,泰顺石可划分为七个系列,200多种。


长期以来,天生丽质的泰顺石藏在深山无人识,开采初期,主要用于耐火材料等工业用途,其产品附加值与寿山石、青田石等相去甚远。 与此同时,据《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报告》显示,因“中国四大国石”开采时间久远,目前储量均以告急。

“资源优势是泰顺石最大的优势。”泰顺县泰顺石产业保护和发展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文辉自信满满。他表示,“泰顺石1985年才开始开采,将是国内现阶段已探明的、为数不多的、可长期支撑石文化产业发展的工艺材料之一。”

诚然,酒香也怕巷子深,泰顺县重视泰顺石的生态文化艺术价值,先后出台《泰顺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泰顺名石打造三年行动计划》《扶持泰顺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扶持泰顺石文化创意产业的保护和发展,使之成为泰顺的一张金名片。

此外,该县全力打通泰顺石的“出山路”,注册“泰顺石”商标,搭建石雕作品展示推介平台,提供外出交流学习机会,当地走出的石雕作品先后获得“百花奖”“艾琳奖”等各类奖项1200余项。

一石一刀一刻,泰顺曾走出篆刻大师方介堪。时至今日,在众多泰顺人心中,泰顺石不应只深藏于山,希望通过各界努力,让更多的人得以欣赏泰顺石独特之美,进而助力山城的美丽崛起。

铺石成路 立产业根基

相石、打坯、修细、封蜡……走进泰顺石文化创意园,42个石雕工作室林立,徜徉其间,各样刻刀碰撞石头的声音此起彼伏,繁忙却不失节奏,犹如一曲动听的乐章。


在一家工作室内,由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林何超雕琢的一件高约50厘米的石雕作品“蕙质兰心”摆在显眼的位置。“原石天然带有几条细长花纹,我便将其雕琢成身着长裙的古代仕女执卷读书、若有所思的场景。”林何超告诉记者,完成该作品历时3个多月。

类似于林何超的石雕从业者及其学徒,相聚于泰顺石文化创意园这座“创作宝地”,一块块其貌不扬的原石在这里“化腐朽为神奇”。

近年来,坐拥绿水青山的泰顺没有简单的“靠山吃山”,而是设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自己的核心产业优势,成立泰顺县石雕艺术学校,创办泰顺石文化创意园,建设泰顺石文化创意街区,引进石雕大师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2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泰顺“中国石雕小镇·泰顺”称号,意味着该县石产业发展之路进一步拓宽。

一个产业的成长与兴旺,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成松是泰顺石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1989年,泰顺县为了开发叶蜡石资源,在县职业技术学校里办起了石雕班。时年15岁的潘成松抱着“有技不愁穷”考进了石雕班,经过多年学习进取,他成了如今泰顺石雕界的“领军人物”。

一把刻刀,刻出百态石韵。如今,潘成松在创作之余还花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石雕技术的传承上,不仅手把手带徒传艺,还在泰顺县石雕艺术学校开班授课,带出了80多位徒弟。

像潘成松这样的国家级大师,已从泰顺走出2位,此外还有14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35位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但在泰顺石产业转型升级的风口,传统的师徒相授、家庭传承模式显然无法满足现有需求。

2016年4月,“泰顺县石雕艺术学校”正式创办,学校实行“三免一补一助”优惠政策,开设有泰顺石雕刻、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市场营销等专业,至今已招生450人。

“我们在‘师徒制’基础上,结合‘双师制’,通过理论加实践多层次培养人才。”泰顺县石雕艺术学校校长陈时杉表示,在人才输出方面,学校联合丽水学院、浙江艺术职业技术学院拓升学渠道;今年,学校还与泰顺石博艺石雕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左手资源优势,右手人才优势,紧握产业发展两大法宝的泰顺,以石为径,蓄势待发。

石旅融合 掀产业未来

泰顺石产业大力培育人才之余,互联网、文化创意、旅游等新元素,开始纷纷接入泰顺石产业。

“像这种具有鲜明泰顺特色的石雕摆件,是我们今后要大力推广的产品。”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泰顺县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卓乃枢指着桌上一个“廊桥印月”泰顺石说道。

如何培育泰顺石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引导高雅艺术品走向市场,是泰顺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致敬方介堪、方去疾先生等泰顺籍中国篆刻大师,2015年,泰顺成立方介堪方去疾美术馆,搭建了篆刻艺术研究、展示、发展的文化平台。今年4月,首届“介堪·去疾杯”全国泰顺石篆刻大赛在杭州启动,旨在借助品牌赛事活动,吸引和培养泰顺石雕人才,交流泰顺石文化,宣传“中国名石”品牌。

此外,今年12月,泰顺石雕精品馆也开门迎客,200多件(套)艺术精品集中亮相。参与该馆筹办的卓乃枢谈道:“我们想把精品馆打造成泰顺石展销、宣传、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过去泰顺石是为别人‘做嫁衣’,未来我们要把泰顺石弘扬出去,将在更多的城市开设泰顺石精品馆。”

一块石头,掀起文创热潮

在泰顺石产业发展的“主阵地”——龟湖镇,一条长约200米的泰顺石文化创意街区上,定期举办“每月公盘”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开启“石头之旅”。

看准了泰顺石产业的商机,不少在外经商多年的龟湖人纷纷返乡,以石兴业。

“我们设计了石材边角料做出的挂坠、手串等泰顺石小饰品,不仅令游人爱不释手,还吸引了不少海外的代理商。”泰顺县铭粹石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华说,从业者应跟进时代脚步,用创意传达泰顺石的魅力。

从一个木匠,跨界“玩转”泰顺石,李建华是泰顺石产业崛起的一个缩影。 眼下,泰顺正积极开创泰顺石与文化创意产业联姻的繁荣局面。初具雏形的泰顺石文化主题公园,已成为一张泰顺旅游“新名片”。行走于露天原石博物馆,村民热情地提醒我们“扫一扫石头上的二维码,这里的石头会说话”。

依托原石产区的资源优势和泰顺石历史文化底蕴,当地正唱响“石旅融合”振兴曲。泰顺县龟湖镇党委书记董丽锋表示,该镇把泰顺石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旅游主业化发展的拳头产品,以“一林三馆三街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茗石特色旅游风情小镇。

文创产业新风起,点石成金正当时

泰顺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雷全勉表示,下一步,泰顺将紧紧围绕打造“中国名石”目标,进一步打响泰顺石品牌,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大力拓展泰顺石文创产品市场,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提升石雕产品的设计创新能力,以及泰顺石雕文化内涵,让泰顺石文化创意产业的“点石成金”之路越走越宽广。

预计到2020年,该县泰顺石文化创意产业将实现总产值5亿元以上,泰顺石雕产值在整个叶蜡石产值中占比达80%以上;2025年,实现总产值30亿元。 而今,泰顺石积极与时代碰撞,让这方原本藏于深山的宝石愈发熠熠生辉,朝着打造“中国名石”的目标大步前行。(中国新闻出版报)

欢迎关注中国玉雕大师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路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上一篇:喜讯:王克正荣膺“中国玉雕大师网上榜大师和推荐大师”称号

下一篇:下一篇:2024中国·四会玉文化节11月29日开启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