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庚:云石间的精神

2018/1/15 玉雕大师艺术网

摘要

中国玉雕的根基在哪里?如果没有理论支持,玉雕艺术怎么会长远发展。翻开历史长卷,寻找古代时期对玉雕艺术影像最大的因素都有哪些?我们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寻找根源。

中国传统绘画及审美理论令我着迷,以此为源头开始我的玉雕创作。好的玉雕作品一定是意境气韵合一的。

关键词:传统绘画; 气韵;玉雕;根基

在传统绘画的影响下,本来运用在传统绘画中的线,也逐渐出现于玉雕作品中,线以其生动的气韵与玉雕材料在空间相融合,所构成的形式组成了中国传统玉雕的重要造型特征。

一、中国传统画中的意象表现

何为意象?

我的玉雕创作灵感来源于传统绘画,其中意象的词给我的印象最深。那么什么是意象?一谈到意象,马上就想到山水画中的写意,作者将要表达的物像一气呵成地展现在画面上,这些都属于意象造型。


所谓意象,不是被动地描摹对象,而是搜尽奇峰打草稿做到心中有物,欲写心意,必先成竹在胸。齐白石说过,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意象造型的特点是不离形似,又不求表面形似,既真实又有距离,这其中又包括气韵。

所谓气韵,不在于一笔一划之间而在于整体效果,这是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发于心而形于笔。正是由于气韵的存在,才有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作品高下之分。对于山水精神,历代追求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画面之外形而上的意念,是如何在具象之外的自然显现,这就看作者本身的修养和表达了。所以,看起来相似的山山水水才会有千差万别的气韵之别。

中国绘画的普遍共性

在宋朝以前,中国古代绘画主要以人物画为主,但从动荡的五代开始,中国山水画开始发展,那时候一些诗人画家受到道家观点和思想所激发,寻觅自然之美,“与自然合一”。


他们将对人的兴趣转移到自然上,长期隐居深山,以毕生精力去描绘山水。到了宋朝,这一转移彻底改变了中国画的格局,从此山水画成为中国绘画传统中重要的门类,也是取得了最独特最辉煌的成就。他们在唐代水墨山水画和青绿山水画中写意性的表现日渐成熟,在理论上不断充实发展完善。创作思想上迁想妙得、外师造化、物我交融、缘物寄情,造型上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等等写意性的精华,其思想内涵与审美取向已在传统哲学观念指导下构成了中国绘画的思想基础。

意象是如何体现的?

在我看来,以山水为主体的创作贵在意境的表达。这个意境,其形是山峦丘壑,其质是山峦丘壑在画家中的意象,就是郑板桥所谓的胸中之竹。


我认为,气韵贯穿于创作的全部思维与运作过程并相互依托,互有渗透。气韵一词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谢赫的画品六法中,他把气韵生动排在六法之首,可见重要性,有了气韵才会生动,这种气韵的感受在每一门艺术中都存在,气韵是作品的根本,有了气韵才会有整体的概念气韵连贯有事意象造型的根本元素。

二、绘画对玉雕的影响

绘画主导思想审美意象

玉雕艺术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伴随着数千年以来文化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提高,最终形成了融汇着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思想的完整艺术体系。

从东晋的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到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所包含的学识修养、构思立意,都是我国传统玉雕精髓之所在。

玉雕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礼器玉琮到帝王将相的玉佩,古代匠人创作出的客观形象,记载了中国文明史的演变过程汇聚着匠人们的审美。

绘画是如何影响玉雕的

在玉雕发展史中,由于传统绘画的影响,玉雕的评判标准介于绘画的审美与创作观念之上。玉雕往往不注重体积与空间的真实性,而在意于对整体气势、神韵的把握。所以,要借用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标准来看待玉雕作品,才会有更加精准的评判。


绘画影响玉雕,中国绘画重线条的表现力也影响到玉雕的风格,以形体为主要表现手段,并辅之以既有表现力又有形式美的线条,这就使中国传统玉雕在各类造型艺术中具有鲜明的东方风格。

玉雕的绘画性体现在不仅仅表现块面和空间,同时也注重轮廓线与线条的节奏和韵律。这些线条都像绘画线条一样,经过高度推敲概括提炼而成。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它的理论根基。寻根溯源,庞大的传统绘画体系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审美源头,一切的创新都要以此为根源。

参考文献

【1】 马笑雷•论中国画的写意性【J】•美术大观,2006,221(5):6

【2】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2:174-208


作者简介:

李长庚,80后,自幼学画,毕业于沈阳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在校期间方向为中国传统雕塑和新型材料应用,策划雕塑展多次。

玉雕创作师从中国玉雕大师刘宝伟先生,获恩师悉心教导,研习传统玉雕。

玉雕高级(一级)技师,2014年成立长庚玉雕工作室。

参加各类大赛,获奖多项。

欢迎关注中国玉雕大师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上一篇:曹峰:理解工匠精神需要把握好三个层次

下一篇:下一篇:吴卫红:玉器,长江下游史前文化交流的璀璨见证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