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10 中国玉雕大师网 作者:贾远翔
他是北京玉雕传人之一,他用巧夺天工的技艺赋予作品鲜活的灵魂,并将国学“文、思、意、境”融于玉雕文化中,他被誉为“国学玉雕第一人”。他就是李东,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玉雕艺术大师、北京工艺美术大师(一级)、高级技师。2012年获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6年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继承传统传递文化
李东,1967年出生于北京,1983年初中毕业。因为从小酷爱画画、纂刻、泥塑绘画,进入北京玉器总厂学玉雕,先后师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姜文斌、郭石林,向这些顶级大师学艺,为李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学成后他进入玉器厂人物车间。1999年,李东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单干,但他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对传统技艺的掌握和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在学习中不断深入,2008年他在清华美院工美大师研究班学习,一年后进入北京大学国学班,领悟中国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李东一直在探索玉雕艺术创作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作方式。构思造型时,通过注入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精髓,使玉雕艺术作品里可以蕴涵更多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他觉得玉雕作品要从工艺品上升到艺术品,“作品不仅供人观赏把玩,如果同时还能给观赏把玩者带来一些思悟和启迪,或者哪怕通过我们的作品能使得观赏者、把玩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产生一些兴趣,这也是对我们玉雕艺术从业者所做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玉文化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内在之魂,它通过自身的美触动我们的心灵,但历来玉雕都被划分在传统工艺品一类之中。“这和广大的玉雕从业者的艺术素养和创作思路有一定的关系。纵观玉雕从业人员,尤其是基层的直接从事玉器雕刻的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文凭可以低,但我们自身的文化素质必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来提高。文化源于它自身的历史渊源而流传,经过数代人的筛选,剩下来的就是精髓,这些精髓就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传统。”这就是李东不遗余力地坚持“国学玉雕”的初衷。
玉雕更需要“精神工匠”
“经常听人提到‘工匠精神’,可我认为玉雕行业更需要的是‘精神工匠’。现在工艺说得多,南派、北派、海派地分,可现如今工艺早已不是问题,玉雕行业需要有前瞻性,需要传承与文化,光会雕没有用……”李东认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因此,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
“‘玉不琢不成器’,从事玉雕艺术创作的人把玉雕琢为器物,这是基本功。最重要的是给美玉注入‘气’,这里的气是气韵、气场的气。玉雕艺术要有精神,要有魂魄,就必须讲究气。我认为玉之气分为俗气、匠气、市井气和清逸之真气。所以玉雕艺术的创作‘雕玉琢气’很重要,避开俗气、摆脱匠气、远离市井气。琢玉师的创造就是把美玉中潜藏的一种品德唤发出来,使它具有灵魂。”李东的作品弥漫着一种属于天地间的真气,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气质,正是一个艺术大师的作品才能够表现出来的。
“好的玉雕作品要有好的主题。一件好的作品,赏心悦目只是审美意义上的较低层面,只停留在感官愉悦的阶段。高层次应该是荡气回肠、是内心的撼动、是灵魂的激荡。如果只是追求赏心悦目、吸引眼球,这样的作品是难以流传百世,而这件作品的作者也难以成为大师。”李东对工艺美术有着深刻的理解。
2008年开始构思设计,历时4年才完成的翡翠巨雕《开天辟地》,3米高、8吨重,是李东“国学玉雕”的开山之作。通过这件作品展现出大自然雄浑浩然、大气磅礴的气势,是由中华民族的始祖“盘古”开辟的。画面中。“盘古”以豪迈的气概,一手托天、一手按地,以气吞山河的雄伟气概,为人类开启了一个充满光明和朝气的新世界。谈到创作这件作品的灵感,李东说:“我们习惯说自己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熟悉伏羲女娲、三皇五帝,我们更应该知道还有‘盘古’,因为有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万物,才有了人类。一个民族应该知道自己从哪来。”
没有“异想”哪来“天开”
“异想天开”本是一个贬义词,比喻荒唐离奇,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但李东认为,在艺术创作领域“异想天开”的创新精神要发扬光大。从古至今,人类每次重大科技成果的诞生都离不开科学家的“异想天开”。李东说:“玉雕创作同样需要异想天开的精神,要学会做梦,学会飞翔,并学会享受这个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作品插上翅膀。从事玉雕的创作需要异想,但这些异想并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好高骛远,是来源于生活有高于生活的思维模式。如果只看着眼前利益,想着买卖,那你只是个商人。只有打开天窗、敞开思维,才能看到更广阔的未来。作品的高度就是你艺术水平最好的注解。”
谈起现今的玉雕界,李东认为玉雕技艺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如今要传承的是优秀的文化,而不是模仿和重复,现代玉雕者要打破传统图案。比如说常见的“福在眼前”是一只蝙蝠叼着钱币,“知足常乐”是知了趴在脚上,这些固然是传统的吉祥图案,但创作者是不是应当考虑这些传统题材该如何推陈出新。
2012年,李东开始在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任教,教学生们专业课时,他最看重启发学生们的思维、开拓他们的眼界。“不能一味地逼学生去学哪些枯燥的技艺,只要他们体会到玉雕的乐趣,再苦再累他们都会心甘情愿、甘之如饴。”李东对启发学生的艺术灵感深有心得。“我总是告诉学生们,你把玉雕就当是玩儿,玩好了一件作品就会有灵气。不要一上来就觉得玉雕是个任务、是个费劲的活儿。”在创作课上,李东让学生用铅笔随意在白纸上画几笔,不管是圆圈还是直线,只管随着自己的心意走,停笔之后,李东才把命题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刚才随意画的图案上添加一些笔画,从而完成命题。通过这种无拘无束、打开思维的创作课,学生们顿觉茅塞顿开,打开了他们的艺术想象空间。
一直以来,李东的作品注重题材的正统性和经典性,传播着“真善美”的正能量,而他的学生们也一定会继往开来,将这些传统工艺和文化传承下去…… (北京劳动就业报)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