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6 中国玉雕大师网 作者:柯少雄
神话中所讲的不周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昆仑山。昆仑山,也许是我国名山大川中最神秘的地方。
昆山玉又称和田玉,昆仑之巅就是和田玉的源头。在无数光彩夺目的宝石中,惟有玉石被孔子比做“君子”,“君子之风”乃是无数文人贤士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其温润,其高洁,其坚韧,其风采,“玉”皆有之。
那是一条历经八千年历史的神奇河流,由昆仑山脉缓缓流下,述说了和田玉在中华大地上演绎它的神奇和辉煌,这条河必将记入历史史册。拥有一条琳琅满目上万种和田玉的河流,就拥有了孕育和田玉的母亲河.经历了一个演化过程。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方运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即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前身。战国时期和田玉被称为“禺氏之玉”。秦代也称为“昆山之玉”,近代以产地和田命名和田玉。
和阗玉产自昆仑山——阿尔金山脉,形成于2亿5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晚期。是由中酸性侵入岩侵蚀交代白云石大理岩而形成的。提及其形成,就不能不对和田玉产区的远古时代的地质演化作一大致的介绍。按先后可划分为如下几个重要时期:
一、白云岩沉积阶段在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约十几亿年),在塔里木古陆南缘,也就是今天昆仑山脉北缘所在的位置,曾经是一片浅海地带,那里有大量的碳酸盐沉积,其中含镁质的白云岩为成玉的主要物质来源之一。
二、白云岩区域变质阶段在元古代末期震旦纪,塔里木运动造成全区强烈的褶皱断裂活动,从而最终形成了塔里木大陆。在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中,白云岩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此后,该地区的陆块隆起,成为我国最早露出海面的陆地之一,其上也没有原层沉积物覆盖。
三、白云岩交代蚀变阶段在2亿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的石炭纪晚期至二叠纪晚期,一次世界性的地壳运动发生了,被称为“华力西运动”。华力西晚期,在塔里木大陆的南缘,古陆块的陆缘地块和活动带中间地块中有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沿断裂带有中酸性侵入岩侵入白云石大理岩。在侵入体顶部残留的白云石大理岩捕掳体或舌状体与岩浍 000005DC 侵入体和热液接触交代后,形成透辉石化、镁橄榄石化和透闪石化蚀变,成为成玉的物质条件之一。 成玉阶段华力西晚期侵入体派生的浅成中酸性岩脉侵入到白云石大理岩蚀变带时,再次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在适当的地质条件(300—350摄氏度左右,2.5千巴以下和一定的扭压应力)下,和阗玉最终形成。
中国玉文化源头可上溯至7000-8000年前。兴隆洼玉器是中国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玉器,也由此将我国琢磨和使用玉器的历史推进至新石器时期。兴隆洼文化的玉玦,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古老的玉耳饰.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西部地区发现大量红山文化玉器,在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是我国玉文化的主体。由于质地十分细腻,所以它的美表现在光洁滋润,颜色均一,柔和如脂,具有一种特殊的光泽,介于玻璃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之间,这种美显得十分高雅;而且非常坚韧,如果加上精巧的雕琢,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和品格。
和田玉登上帝王玉的宝座已是文明时代之前玉器已经历了6000年的发展和提高,玉一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是用来通神的。人们希望通过玉和天上的众神沟通,以祈求神明的保佑,所以,最初的玉,是人和神进行沟通的媒介。这个时期的玉器文化我们可以叫作'神玉文化'其功能遍及祭祀神灵、标明尊卑、区分职责、殓葬尸体等等,这些非生产的社会功能无非是由“玉,神物也”的核心派生出来的,玉的神秘性驱动它步入上层建筑的重要领域。是人们寻求内心的安宁,从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寄托。
和田玉走上历史舞台时,玉的神秘性仍然笼罩着三代王室,尤其是西周帝王视和田玉作为王家天府守藏的对象,如天球即雍州所贡之宝如天色者,想必就是和田青玉,遇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于西序,事毕收归天府贮藏。很有可能和田玉进入内府后先与华山之球、夷玉、河图等均被视为宝物收贮了,不久便逐渐取代了地方玉的上述功能。这一点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儒家赋予它以“德”的内涵,使和田玉获得了新生命。
三千年前的西周时代,新疆输入的和阗玉已经成为周王朝王公大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论祭祀、各种礼仪,朝见皇帝,都必须用玉,而且有一套完整的规定。这时候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的玉文化已经基本定型了 . 开采、雕琢、使用玉器在中国已经有万余年的历史,在上古国家成型的初期,玉器一直作为重要的祭器和瑞器,上可以与天沟通下可以于地交流,这种玉制礼器的传统,在夏、商、周,进一步的发展演变成是帝王的象征。因此才会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了爱玉、尊玉的根深蒂固的民族心理。玉文化作为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文明史中有着无法估量的深远影响。
和田玉之所以历久不衰,历久弥笃,除了其自身具备其它玉种不具备的物质属性和优势外,还有一个深刻原因,这就是附加于和田玉之上的精神及文化价值。和田玉是中国文化精神和价值的重要物质载体。其质地致密细润,坚韧无比,颜色晶莹剔透,温润淡雅,极具审美情趣和价值。历代文人墨客都曾为题诗编赋如,伟大的古代诗人屈原,早在2500年前即赋诗表达了他对和田玉之神奇的向往: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从造字的角度来看,玉,就是尊贵和权威的象征。所以和田玉的名贵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历代以和田玉雕琢的玉器很多在我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都有杰作,如,商代有青白玉鹰攫人首佩;周代有青玉夔龙纹璜;春秋战国有白玉蟠夔佩;汉代有金缕玉衣;隋代有白玉兔;唐代有白玉八瓣花形标;宋代有白玉镂雕五禽图;元代有白玉寿字壶。清代和田玉器最为丰盈,除青玉大禹治水图,还有青玉九龙、白玉桐荫仕女图等。近现代有白玉大千佛国图、碧玉八仙过海、白玉五行塔、白玉东方巨龙薰等。这些和田玉器,犹如一颗颗闪亮的明珠。
儒家文化具有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地位,故而儒家文化对玉文化的影响力最为深远和巨大。在殷商时期,玉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过程业已初步完成,和田玉成为道德、习俗、神灵、权力和财富的象征物。在道德方面,儒家学派为进一步宣传他们的学说,需要用一些物质的载体,故而总结了殷商时代开始使用和田玉的经验,尤其注意到统治阶层喜爱和田玉的感性经验,用儒家的道德观念去比附于和田玉物理性质的各种特征,进行从物质到精神、感性到理性的理论创造,赋予玉以德行,即所谓玉德;“十一德”、“五德”之说。《礼记》中孔子赋予玉“十一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此十一德,实乃儒家道德规范的大全。使得在中国文明及历史的进程中,长期以来儒、释、道三教并立。除儒教以外,其它两种宗教中的文化因素也加入了玉文化的建设和营造过程中。道教以玉为灵物,视为神药。
东汉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是我国玉石市场上重要的时期。尤其是汉代经略西域,使得优质的玉石——和田玉得以大规模的进入中原地区,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玉石行业的繁盛和雕工的进步。
隋唐时期,玉石文化逐渐复兴玉器数量虽不多,但所见玉器件件都是珍品,碾琢工艺极佳。唐代玉匠从绘画、雕塑及西域艺术中汲取艺术营养。八瓣花纹玉杯,兽首形玛瑙杯,既是唐代玉雕艺术的真实写照,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宋、辽、金的对峙分裂时期。宋代承五代大乱之余,虽不是一个强盛的王朝,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却是一个重要时期。宋、辽、金既互相挞伐又互通贸易,经济、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艺术共同繁荣。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发展。宋、辽、金时期,装饰玉占重要地位,“礼”性大减,“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现实生活。北宋极大地提高了人们鉴赏和收藏古代器物的兴趣。以及地方属国、州郡进贡的玉器,是其玉器收藏的主要来源,出产和田美玉的于阗国就时常向宋室进贡玉器。在皇帝的倡导和金石学研究风气的影响下,文人士族阶层亦收藏古玉,并对其进行考证研究,收藏玉器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时尚。
元代玉器承延宋、金时期的艺术风格,采取起突手法,其典型器物是渎山大玉海,随形施艺,海神兽畅游于惊涛骇浪之中,颇具元人雄健豪迈之气魄。
明代是中国玉器史上相当繁荣的时期。考古和文献资料显示,明代玉器生产和使用规模均胜宋、元,玉器收藏更是空前兴盛,明万历皇帝的定陵曾出土大批玉器,除了冠服用的玉带、玉带钩、玉佩、玉圭、壶、爵、盂、碗等玉器皿之外,还有耳环等大量玉首饰;山东、江西曾发现50位明代藩王墓葬,一次就出土玉器2000余件。明朝奸相严嵩被抄家时,共搜出857件装饰、陈设、实用玉器,玉带202条。被查抄出来的玉带如今早已不知去向,但有一点可以认定,这些玉带的玉料都是和田玉。明中后期,商品经济日趋发达,城市里有出售古玩玉器的古董店、集市,还有流动的商贩。玉器收藏者大增,已不局限于帝王、仕宦、文人,一些商人、市民、工匠、僧侣甚至奴仆也都加入了收藏爱好者的行列,玉器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于是,一些商人找人仿做古玉,以假充真,在市场上出售,牟取暴利,伪古玉应运而生。明末收藏家高濂在《燕闲清赏笺·论古玉器》中记载:“近日,吴中工巧,模拟汉宋螭玦钩环,用苍黄、杂色、边皮、葱玉或带淡墨色玉,如式琢成,伪乱古制,每得高值。”从此,伪古玉一直在玉器收藏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清代玉器生产以乾隆24年(1759年)至嘉庆18年(1803年)为鼎盛时期。乾隆皇帝爱玉成癖,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于玉器生产和收藏,藏品颇丰爱把玩古玉,对远古和前朝的玉器很是喜爱和推崇,清代宫廷玉器的做工之精、器型之众、使用之广、数量之多,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不能媲美的。当时宫廷集中了全国优秀的玉雕设计师和匠师;乾隆也控制了玉源地,宫廷掌握了优质的玉材,碾制出了大批精美绝伦的玉器。以至于乾隆时期的玉器仿古很是盛行。仿古玉器多是仿古代青铜器的造型,器底篆刻有“大清乾隆仿古”、“乾隆仿古”。但并不是全部照搬青铜器原样,而是依据玉石材料和玉器工艺技术特点,选择适宜的造型纹样而制成。因此,玉器器皿仿古,是在继承古代器皿造型的基础上,运用琢玉工艺技术,变化出新的艺术品。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上万件玉器中,多半都是乾隆时期收藏的。乾隆尤其喜爱“三代”古玉,亲自组织收集,并鉴别定级,对其中佳品题诗咏赞,命工匠镌刻在一些玉器上。乾隆御题的约800首咏玉诗中,有60余首是咏诵周朝或汉代玉璧的。
除了仿古玉,时作玉的创作也是当时的一大主流。乾隆时期的时作玉器的工艺繁复纷纭、形制多样,图案做工极其丰富多彩。有的装饰单纯、雕工简练、精于光工,充分地展示了玉材所特有的温润荧晶的质地美;还有的崇尚精雕细刻,着重表现碾琢技巧,图案造型华丽繁缛。其中以清宫薄胎玉器最具特色。在首都博物馆收藏的“痕器”中,白玉蕃莲佛像纹碗、白玉蕃莲纹碗均是造办处仿制的“痕器”。据养心殿造办处记载,乾隆8年(1743年)正月二十七,乾隆帝命造办处按《考古图》所载玉辟邪两件、璊玉马一件、玄玉骢一件、琥一件、仙人一件之尺寸、各仿做一件;同年十一月初七,命在一件碧玉虎右腿里刻“十三”,在木座上面刻隶字“宣和玉玩”,底面刻篆字“伯时珍藏”。上之所好,下必流行。藏玉赏玉在乾隆时成为一种时尚,玉器成为当时文人雅士把玩、收藏的一个主流。乾隆对玉的痴迷,造就了中国玉器工艺的又一个高峰,给我们后世留下了数量巨大的艺术财富。乾隆皇帝的爱玉、藏玉行为必然带动全国上下的玉器收藏风气。后来有名的琉璃厂古玩和廊房二条玉器街均属乾隆年间形成。
清末至民国时期,1860年、1900年外国侵略军两次攻进北京,掠夺圆明园和清宫的玉器珍宝;1911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逊位,将宫中的玉器携出皇宫,期间流入民间的玉器成为当时中国玉器市场的重要货源。伪古玉及时作玉器也同时进入市场,对玉器市场的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综合作用下,京城的古董市场玉器买卖火热,掀起了收藏玉器的热潮。不但吸引着国内的达官贵人、富商大贾和珠宝同行,还引来了很多外国商人。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爱玉成风,乾隆皇帝更是不遗余力地加以提倡,并试图从理论上为他爱玉如命寻找依据。清代的菊瓣形玉盘、桐荫仕女图玉雕,都是皇室用玉。其时民间玉肆十分兴隆,苏州专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
明清玉器千姿百态,茶酒具盛行,仿古玉器层出不穷。炉、薰、瓶、鼎、簋仿古玉器,器型仿三代青铜彝器,而其纹饰则反映了玉匠的见解,工艺更是典型的明清时作。玉器与社会文化生活关系日臻密切,文人在书斋作画、书写,往往用玉做洗、注、笔筒、墨床、镇纸、臂搁等文具,或以玉作陈设装饰。玉山子是清代新式玉器,大禹治水图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玉山子。清代兼蓄西域痕都斯坦玉器的琢玉成就,琢制了一批胎薄如纸,轻巧隽秀的“番作”玉器。明清玉器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的表现手法,汲取传统的阳线、阴线、平凸、隐起、起突、镂空、立体、俏色、烧古等多种琢玉工艺,融会贯通,综合应用,使其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综上所述,中国玉器收藏的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已开始收藏古玉。宋代以前的玉器收藏,都是以时作玉器为大宗,古玉处于次要地位,收藏者主要是帝王和仕宦阶层。大约从北宋开始,人们有意识地进行“古董收藏”,古玉虽在收藏的数量上不一定占多数,但始终是收藏家追逐的目标。清末民国时期,京城的玉器市场火爆,玉器货源丰富,不但国内的达官文人、富商平民踊跃参与,还吸引了外国人来京购买玉器,达到了中国古玉收藏史上的高峰。
中国玉器经过七千年的持续发展,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经过历代统治者和鉴赏家的使用赏玩,经过礼学家的诠释美化,最后成为一种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无所不能,无处不用玉,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自新石器时代绵延七千年经久不衰者,是玉器;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者,也是玉器。玉已经深深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不能替代的作用,并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价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层使人神秘的面纱。
我们经常形容女孩子漂亮,就说,“亭亭玉立”,形容男人长得帅就说“玉树临风”。还有我们常说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表示的是一种气节,不会为了私利就出卖原则。“化干戈为玉帛”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玉、帛过去都是国家之间作为礼物赠送的“国礼”,这也反映出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中国和阗玉历史悠久,蜚声中外,和阗玉制品闪耀着 " 东方艺术 " 的光辉。中国历代琳琅满目的和阗玉精品,既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成就。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代表中国国家精神之国石。为人们尊玉、崇玉、爱玉、敬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国家,中国玉器以其近万年的历史,与中国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素有东方艺术的美称,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誉。中国和田玉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用和田玉制成的玉器,具有浓厚的中国气魄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
柯少雄
高级玉雕工艺师
新疆玉石雕刻大师
新疆工艺美术大师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