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专委会:承载使命,探索文化艺术跨界融合的新思路

2021/8/9 玉雕大师艺术网 作者:有琚写作组


中国红山文化是华夏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出土了大量造型生动、工艺精湛的手工艺品,它们主要包括陶器、玉雕等。这些特色鲜明、极具内涵的文化瑰宝,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对追溯研究华夏文明的发展历史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

正是基于这一重要意义,从2017年开始,红山文化专委会通过不断挖掘,创意开发出以红山文化玉猪龙和C型龙为器型的具有红山文化符号记忆的系列藏品和文创产品。


据玉雕大师艺术网了解,这是国内第一次以原矿紫砂泥和极品清水泥为主料,集大师设计与手工制作,完美地呈现出极具红山文化特色和元素的产品。从研发制作到推向上市,受到众多收藏爱好者的广泛推崇和喜爱,并得到业内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和赞誉。


另据了解,能够成功地将红山文化与陶瓷文化巧妙融合并相得益彰,创意出具有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艺术作品,背后有一批人为此付出努力。其中,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主任唐克美、北京工美集团董事长李节、景德镇日报总编辑李新华、内蒙古赤峰市文联主席李文智、红山文化专委会会长哈图、原景德镇雕塑瓷厂厂长刘远长、贵州民族大学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曾瑾、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徐遵华、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关永兴等。

红山文化历史久远,曾经为灿烂夺目的中华文明书写出绚丽的篇章。而中国陶瓷艺术更是享誉世界,在展现美和塑造美方面,很多都是通过陶瓷制作予以体现。

为了实现融合创新的目标,唐克美主任积极指导支持这一重要项目。经过多次走访、研讨、交流及举办活动等方式,不断进行优化,终于制定以红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C形龙、猪龙为器型,采用陶瓷艺术形式进行艺术创作与文创开发。


随着成品的陆续出炉,一款款构思巧妙、造型新颖的具有红山文化独特魅力的收藏佳品呈现在大家面前。可以说,这些创意新颖的作品凝聚了众多行业专家的心血,他们让这些充满文化气息与时代气息的收藏佳品更具独特魅力,即:艺术品的实用化,实用品的艺术化。


北京工美集团董事长李节认为,中国工艺美术品已经走向世界。应该说,红山文化为中国工艺美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此次项目的操作,他给予了全力的支持,并且希望能够将这一创意创新推广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红山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作为既是原景德镇雕塑瓷厂厂长又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刘远长,不仅亲临现场进行专业技术指导的工作,他还把自己多年拥有的经验传授出来,使得即将完成的作品有了更多的技术保障。同时,大家也对即将烧制出来的作品更加充满期待。


与此同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贵州民族大学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曾瑾也积极参与其中。曾瑾大师从最初的研讨,就极其重视这个项目的落地。为此,他多次出谋划策,为红山文化与景德镇陶瓷艺术能够完美融合而不遗余力、尽其所能。


江西景德镇被誉为瓷都,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就在这里建造窑坊烧制陶瓷。作为景德镇日报总编辑、景德镇晚报社长,项目开展之初,李新华就担当起在景德镇的组织工作,他协调组织景德镇二十几位当地工美大师积极参与的同时,还为项目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并由丁荣金社长王向东经理具体负责落实。


赤峰作为红山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曾经孕育出很多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作为文化学者又是赤峰市文联主席,李文智从文化视角对项目的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希望通过项目的落地,可以更好地展现红山文化的魅力,以此进一步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红山文化专委会推广这一项目的积极支持者,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关永兴,为了项目能够顺利地开展,积极奔走并邀约专家,就项目的推进事宜进行具体沟通和协调。另外,他还根据自己多年对红山文化的研究,在具体细节上也提出了良好的建议。


文化的传承,需要有识之士的付出与努力。作为红山文化专委会会长和项目的总策划人,哈图会长始终身体力行,不仅通过各种渠道和机会推广悠久的红山文化,他还不遗余力地帮助和带动行业发展,使一些行业优秀人才得以更好展现。


近年时间,红山文化专委会通过组织多项公益活动,积极推广灿烂多姿的红山文化。其中,既有座谈、讲解和分享的活动,又有艺术品开发、工艺品文创这样落地的项目。他们通过不断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红山文化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的确,在历史长河里,我们每一个人不过是匆匆过客。只有那些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与文化思想,才可以成为经典永恒。红山文化为华夏文明平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同时,也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建立了一个厚重的基石。

显然,作为红山文化的传播者,红山文化专委会在哈图会长的带领下正努力奋进。他们承载使命,砥砺前行,以史前为起点,以未来为终点,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品牌价值的充分结合,豪迈地奏响起拥有时代脉搏的凯歌!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上一篇:怎样养玉才光泽美观?

下一篇:下一篇:吴卫红:玉器,长江下游史前文化交流的璀璨见证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