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玉器研究国际学术工作坊”十月场预告

2024/10/14 玉雕大师艺术网

玉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承载着华夏民族仁、义、智、勇、洁等品质内核。同时,世界多地,如西伯利亚、欧洲、日本列岛、中美洲、新西兰等,都有早期玉器的制作使用和考古发现。显然,玉的温润坚韧和独特内涵吸引着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激发出“和而不同”的创造力。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玉器研究交流可以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令我们跨越地域和文化界限,探索文明的交流、互鉴、共存,为中华玉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更高站位和更多可能。


为配合上海博物馆东馆玉器馆的开放,上博计划于今年8-12月举办系列“玉器研究国际学术工作坊”,汇聚全球玉器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分“馆藏•发现”(8月)、“考证•辨识”(9月)、“加工•沁变” (10月)、“鉴材•溯源”(11月)、“对话•传播”(12月)五个专场,共同探讨器物学、历史学、地质学、传播学等多角度的玉器研究动态及前沿问题。

10月21日至10月23日,我们将迎来主题为【加工·沁变】的第三场“玉器研究国际学术工作坊”。

参会学者及演讲主题(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鲍怡(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中国受热软玉质玉器的鉴定方法》;

邓聪(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东亚玉作坊史回顾》;

emiliano ricardo melgar tísoc 埃米利亚诺·里卡多·梅尔加尔·蒂索克(墨西哥国家人类及历史研究院 inah-mexico)《中美洲翡翠制品的加工特征分析:揭示古代制作工艺》《techno-stylistic analysis of mesoamerican jadeitite objects: unveiling the ancient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何毓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的玉器、玉坊与玉匠》;

秦岭(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良渚式玉琮制作工艺及源流的观察》;

吴沫(广东省博物馆)《从汉代“不完美”玉器遗留痕迹管窥汉代玉器工艺》;

王荣(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生命史视野下出土玉器考古与保护的融合研究》;

吴卫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废料”有用——凌家滩边角料及工艺观察》;

徐琳(故宫博物院)《古玉牛毛纹沁色的形成机理研究》;

周晓晶(辽宁省博物馆)《从出土实物谈红山文化玉器的制作工艺》。

(来源:上海博物馆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上一篇:理解玉器文化的人文精神,从人物的表情、穿着、动作开始

下一篇:下一篇:「细说红楼」“汉玉九龙珮”应长什么样儿?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