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玉雕的“河南现象”

2016-9-14 源自互联网


河南玉雕从业大军:百万之众

目前的河南,是我们国家的人口第一大省,也是玉雕产业规模的第一大省。有资料表明:河南从事雕刻人员达40万人,若加上跑料子、搞销售、开玉店的,号称"百万之众"——这样庞大的产业大军,在全国首屈一指。

河南有悠久的玉雕工艺传统,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这块古老而年轻的土地历经沧桑巨变,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毫无疑问,河南是当代名副其实的玉雕大省和技师的摇篮。

不仅如此,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玉石原材料、粗加工、玉制品的集散地,就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石佛寺、玉雕湾,号称“国际玉雕城”,“千军万马干玉雕,千家万户奔小康”,在经济发展的时代大潮中,把玉雕行业的社会功能发挥到极致的地方,无疑也当属河南省。

河南之于中国——中国之于世界

河南有我们的文化之根,“老家河南”就是一种乡感的认同。笔者认为,当代玉雕的“河南现象”,不仅有其丰富的内涵,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就我们当代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来说,如果,我们把河南在当代中国的位置作个比喻的话,河南之于中国,非常类似中国之于世界。我们看待河南很象世界看待我们。

在当代,河南玉雕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当地的玉材,创作出风格鲜明的本土作品。人们只要看到独山玉、密玉,就会想到了河南。

河南的地方玉材雕刻自成一体,经过历代玉雕艺人的潜心研究,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地域风格,以独特的风土人情、手法流派,屹立在中华玉雕艺术的百花园中。

有人认为,河南的玉雕是“粗工”的形象,“河南工”是粗糙的代言,我认为这不能一概而论。且不说工巧与工拙、粗犷与纤细是相对的,就是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的玉器,也会有粗劣之分。

客观地看,当今的“河南工粗”,很大程度上是初级的从业人员过多所致,这是产业发展初期的必然阶段。

如果从整体上去看河南的玉雕,玉雕师们做透了河南的玉,做精了地方玉材,这一点就非常有价值。

尤其是近年来独玉、密玉的一些表现民俗风情的精美作品,不乏创意又独具特色。所以,看一个地方的玉雕应当综合去考量。应当看其具不具有本土性和创新力,是不是有特色成流派,有没有生命力、发展力。

如今,在江苏、上海,在北京,广东等,河南籍的玉雕师傅融入当地,已经“入乡随俗”,知名玉雕大师范同生、孟庆东、赵显志、刘晓波、侯晓峰、柴艺扬、王朝阳等都是河南籍;在海派玉雕、苏邦玉雕中,有相当数量的优秀作品出自河南籍玉雕师之手。

江南山水的构图,到汉风汉韵的瑞兽;不论是做和田玉,做水晶;还是做独玉,做南红,都可以看到河南籍玉雕师的“华丽转身”。在近年来全国性的玉雕专业评奖中,也能够看到“河南籍”的身影。

编辑:张雨


上一篇:上一篇:有故事的上谷战国红

下一篇:下一篇:「细说红楼」“汉玉九龙珮”应长什么样儿?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