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树民:在继承中发展 从传统中创新——浅谈俏色动物玉雕艺术

2017-3-21 中国玉雕大师网 作者:田树民

俏色动物玉雕自古有之,出土于河南安阳距今以有3000多年的商代俏色玉鼈、唐代俏色玉犬及现藏于台北故宫的清代翡翠俏色蝈蝈白菜都是俏色玉雕的杰出代表。俏雕是玉雕创作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原石的俏色运用在雕刻题材中,既丰富了玉雕作品的色彩变化,可提升观赏性,又增强了艺术效果,使其作品更加生动夺人眼球成为亮点,可谓是锦上添花。

禽鸟、虫鱼及各类动物既可以单独俏色雕刻,又可以同时呈现在其它题材的玉雕作品中,题材风富,表现形式多样,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雕刻题材。俏色玉雕需要围绕玉料的俏色做文章,每一块玉料的俏色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玉雕创作者对所用玉料有个深刻的了解,本着物尽其用之原则设计出最佳雕刻方案,使俏色更好的为主题服务,使整个俏雕作品层次分明、主题突出、俏色利落,还要在文化内涵、艺术表现力、审美情趣上下功夫。

作品《叶尾虎》

俏色玉雕不仅是玉雕创作中的一种雕刻技法,并有着可以融纳其他艺术内涵的空间,有着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的表现技法和艺术形式——与自然完美融合而达到真正的“天人和一”。如何将俏色应用到极至,不仅需要有个解读玉料的过程,还与自身的艺术品位高度的吻合,并包含有人文艺术目的的成熟构思,使自己的创作思想,审美情趣更完美的与俏色玉雕相结合,在进行更适当的俏色应用,巧妙地雕琢创作而成。除了在有限的创作空间更好的表现自己的个性创意与雕刻技法以外,还需要严谨的思考与自然完美的融合,由于受玉料俏色等诸多因素所造成的挑战性,也是其他艺术门类表现技法中所缺乏的-一项特殊的内容。

艺术创作还要具有时代精神,在继承中求发展,从传统中寻创新,如何将俏色动物玉雕更好的与时代潮流相结合,以求开创俏色玉雕之新貌,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去思考与探索。

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在中国玉雕文化传统的脉络中寻找突破点,结合自身的创作理念和感悟,运用具有当代意识的、丰富的造型语言与艺术表现力,创作出既符合当代审美情趣又有内在文化生命力的俏色玉雕作品。

作品《蝾螈》

如何用最好的创意把玉料的俏色利用的充份合理,题材的选择尤为重要,一块俏色玉料的雕刻题材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艺术效果和艺术价值,也是俏色玉雕作品是否成功的关建所在。因俏色玉料难得,可遇不可求,而玉料的俏色又表里走向不一,绺裂深浅无序,题材一旦选错,不仅作品平淡无奇,又可惜了好俏色,如何做到把玉料的俏色用好,用到最佳,一要靠眼力读懂玉料,对玉料的俏色走向,颜色渗入的深浅有一个准确的预判。二要靠自身经验的积累,知识的丰富、思路够宽阔、创作灵感够活跃,雕刻题材的选择面才会更广。题材的确立只是俏色玉雕成功迈出的第一步,还要精雕细刻,雕刻动物特别要注重对其神韵的刻画,使作品更加生动传神。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形式多样,诗词、书画、雕刻、戏曲、歌舞、瓷器、泥塑等等,虽然所用材质,创作技法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无不追求韵味。韵则妙,无韵则乏味,百艺相通,一脉相承。艺术已然相通,我们可以“旁通侧引,泛滥诸家,为我所用”以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古人云“修养不到,韵则不至,修养以高,气韵不得不至,气韵既以高矣,生动自然至矣。”韵是一种意境,也是艺术的灵魂,没有意境的作品等于就没有了艺术的生命力,意境的创造与产生不是艺术家凭空捏造出来的,艺术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用艺术家的眼光去追寻创作素材与灵感,挖掘生命中内在的活力,充分发挥创作个性与艺术追求,在社会文化大背景中感受吸收再加上艺术家自身的体验和感悟,经过主观上的陶冶和艺术创作产生而出的,韵是个人的修炼,是心灵与真理产生的结晶。韵实为在不经意之处,刻意的去追求往往不能如愿,功夫在雕刻之外,只有多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多读书从姊妹艺术中吸取营养,掌握好传统文化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

作品《变色龙》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生活阅历对艺术家的创作与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样至关重要,艺术家的阅历与传统文化的学习相辅相成,生活的阅历会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在生活中对身边的事物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用真心去体会万物的千般变化,从中发现大自然所赋予各种物质的美,发现生活中人们不大留意和关注的各种事物的美。一颗小草,一只昆虫,都有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美,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新疆彩玉的发现不仅给俏色玉雕提供了新的俏色料源,也拓宽了俏色玉雕表现题材以及俏色雕刻技法的多样化,不会再因料而苦恼,俏色不能作为俏色玉雕的创作主体,只能作为玉雕创作中的辅助色来使用。

而雕刻技法也多采用浮雕、高浮雕、留皮来完成,如采用圆雕、镂空技法雕刻,色往往不够用,俏色反而变成了花色,使俏雕效果也大打折扣。和田玉、翡翠、玛瑙虽然有俏色但都普遍存在着俏色少、薄、散等实际因素,所雕刻创作的空间就受到了极大限制,俏色鸟兽虫鱼多用在玉雕整体作品中的某一局部作为“点睛之笔”,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而新疆彩玉的俏色恰恰弥补了以上玉种的俏色少、薄、小、散的不足,俏色不再是辅助色,而成为了玉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俏色的颜色又及其的丰富,有红、黄、黑、白四大色系,各个色系又派生出由浅到深的不同色彩,而且色彩艳丽,色差分明,质地温润。也正是新疆彩玉的天然色泽的丰富多彩这一特性,给予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灵感,新疆彩玉的色泽与纹理和自然界中许多生物的颜色十分相似,为创作纯写实俏色巧雕的表现手法创造了条件,尤其是两栖爬行动物与昆虫,它们的体色、壳甲的色彩与纹理就更加的与其近似,而这些小动物的体型较小,可1:1的雕刻,更适合用圆雕技法来表现,其效果绝佳,且真实有趣。此类雕刻既丰富了俏色玉雕的表现题材,又具有时代特征,既顺应了现代审美情趣,又极具艺术个性。

作品《树蛙》

两栖爬行动物雕刻看似简单,其实大有门道,要想雕的真,雕的鲜活灵动也就有了一定的难度。首先是相石,俗话说的好“一相抵十工”,首先要挖脏去绺,分析玉料的俏色,适合雕那种小动物。动物雕在作品中的什么位置更合理,所雕动物的大小在作品中所占的比例关系是否得当,花纹的纹理是否匹配,都是我们在设计构图时要考虑的问题。如何把小动物雕的像,就要先从认识了解它们入手,既是同属一个科的爬行动物,品种也是相当的繁多,体貌花纹,产地习性都各不相同。要细心观察它们的体态特征有什么不一样,体色纹理存在那些差异,留意它们一举一动的肌肉变化,神态、眼神的微妙波动,还要熟知它们的生活习性,行走规律,盘卧形态,吃食方法及所吃食物。了解它们在野外的生存环境,是山川是河流、是林间还是草丛,是沙漠还是平原,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与常识,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创作过程中才会少犯错误。

雕刻动物要先从外形做起,抓住动物的瞬间体态变化, 雕刻动物的最佳形态,使其作品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为了有个较好的动物形像展现,特别要注意,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处理和刻画:

1、头躯扭转要得当:为了增强艺术表现力,对小动物要做一些人为的“造型”,使其形像更加生动有趣,决不可有生硬做作之感,形态看上去一定要自然。

2、骨骼肌肉的变化:两栖爬行动物的一卧一行,肌肉都在变化之中,肌肉和皮褶鳞片一样都是动物雕刻中的重点,动物不会听从人的指挥保持你要的姿式,平时要多观察,牢记其肌肉的变化,最好做一些记录,速写或拍照。

3、四肢错落有序是否合理:根据雕刻小动物的形态变化安排好四肢的落脚点,不能乱,更不可四肢对称着雕刻,做到错落有致。

4、尾部曲直要自然:动物尾部雕刻相对简单,但对于动物整体造型却极为重要,尾巴伸展的曲直和位置直接影响着其作品的效果。

雕刻爬行动物只单纯的去追求把小动物雕得像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在神态上下足功夫,动物无神,形象就会呆滞死板,所以真实不是简单的照着小动物的模样复制,是通过对动物的神态真情刻画,雕刻出小动物的神韵,以求达到神情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气韵生动”已然成为了衡量一件艺术品是否成功的一个法则,也是中国审美情趣的核心。如何做到因人而异,作者不但需要有较好的美术功底,也要有一定的悟性,有足够的知识、阅历、灵感、智慧和独到的艺术洞察力及对生活和对玉雕的理解。热爱自然,珍爱动物,爱护它们也就有了与它们在心灵上的沟通,它们的形态和神韵就会驻留在你的心中。自然会得到其神韵,也就做到了胸有成竹“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了。

艺术高于生活,虽是采用写实的表现手法,但也要有舍有取、有夸张、有变形,以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只是度要有很好的把握,拿捏到位,恰到好处,既不失真,又得卓然之妙。对作品细微之处精雕细琢,做到俏色用尽,色不亏不余,干净利落,使其作品别具一格,并将自然造化与艺术家的审美情趣,思想感悟,人文情怀融合到一起,用独特的艺术视角,赋予俏色动物巧雕作品某种时代精神和当代意识。充分挖掘利用玉料的色彩变化,雕刻与之色彩花纹,个体大小最对应的小动物,以求达到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和视觉效果。虽然某些真实的两栖爬行动物的“形象”可能对一些观者不能够接受,甚至有些害怕厌恶,而通过雕琢可淡化丑而展现其美的一面,将外形“丑陋”的小动物雕出艺术的美。比如雕琢蟾蜍,其体态臃肿与身上的皮褶包瘤,的确让人看了不大舒服,这一特征反而成为了雕刻中的雕饰亮点,不论从艺术表现力还是视觉效果上都远比同样雕刻出的“青蛙王子”要好得多,特点突出,且艺术感染力更强。

俏色动物玉雕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风格,既有它的观赏性,还有它的学术性,也有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雕刻作品既是写真,除对小动物的精雕细刻,还要将它们所生活于其中的环境表现的真实贴切,对其俏色雕成动物之外的玉料整体制作成原石状,尽量少做修饰,一石一物尽现原生状态,动物与环境相生共融自然和谐,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也是艺术家创作的初衷和追寻的目标。用好每一块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美玉,朝着更高的艺术创作方向延伸和拓展,将中国玉文化发扬光大。玉雕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还是有着八千年文化传承的雕刻艺术,俏色玉雕正是这历史长河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作者简介】

田树民,字问石,国家高级技师,中国玉石巧雕大师,1956年生,北京人。

自幼随父学习绘画,1983年拜艺术大家王鲁桓为师,学习俏色石雕,多用巴林石,寿山石。 2009年得新疆彩玉,改为俏色玉雕,首位将王鲁桓独创俏色石雕艺术风格发展为俏色玉雕。青年时期曾在北京动物园两栖爬行馆工作十年。专以两栖爬行动物及昆虫为表现题材,以纯写实的表现手法,利用玉料的天然色泽和纹理,与大自然中的两栖爬行动物及昆虫的体色相近似,所雕出的作品与所表现的小动物个体大小相一致,尤其注重对动物神态的刻画,以求达到神形兼备,自然传神的艺术效果。

1990年在北京举办《田树民俏色石雕作品个人展》,2013年在曲阳举办《田树民俏色雕刻作品个人展》。作品“蝉”入选第三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从多次获得《天工奖》、《百花奖》、《百工奖》、《华宝奖》、《中华龙奖》金、银、铜奖。现为河北曲阳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玉雕专业顾问、中国轻工联合会珠宝鉴定中心监委会监委、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北省玉雕协会副会长、曲阳玉雕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柯少雄:关于和田玉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康杰:玉器设计与用料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