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为啥贵,色差1分价格差10倍

2016-4-1  玉雕大师艺术网

翡翠一直都是珠宝市场里最为昂贵的一种,同时也是受众多人宠爱的一种,但是其高昂的价格也是一直令普通消费者“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翡翠贵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它的价值所在?


常见翡翠挂件的价值标准

一般来讲,块头大的要比块头小的贵,在具体到雕刻挂件里,则要参考雕工与已经形成的审美标准。例如:比例恰当的观音佛价值大于不够比例要求的观音佛;凸肚的佛价值大于平肚的佛;耗材多的价值大于省材就料的饰品;出水效果好的价值大于出水效果差、呆滞暗闷的;坐姿佛观音价值大于立姿佛观音;纯观音佛造型价值大于花件观音佛;玉璧的价值大于玉扣,玉扣的价值大于玉怀古。

如果你要问为什么是这样,回答不清楚,每个行业都会形成自己行业的一些非明文规定的行规,当然这些都不是个人意志决定的,而是整个行业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的。

完美的翡翠极为难得

一块翡翠成品,无论是戒面、手镯:还是挂件,总是优点与缺点并存,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所以需要综合评价。一般规律是,先以优点确定其大概的价值,再以缺点往下论价,从而可得到一个大致的档次和价格范围。比如说最贵的帝王绿,但不是说帝王绿就一定很贵,如果一条帝王绿手镯,但有棉有裂,你会愿意出高价买来戴吗?

购买翡翠要选择大品牌

换句话说就是选择有信誉的、你信得过的。这个因人而异,对于菜鸟级或舍得花钱、急于购买的情况,可以直奔著名品牌店,一般不会买到B货;但是,同样档次的翡翠在品牌店里,售价可能比一般玉器店高出许多倍。李克强总理的“互联网+”概念引起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大潮,代购、直销、微商随处可见,可靠度也是参差不齐,消费者要注意甄别。

为什么翡翠经过佩戴会水润

说白了,就是人体打磨。早年间,财主家的硬木家具就是请一帮瞎子来摸的。道理是一样的。至于说颜色化开了,还有纹裂愈合了等等情况,那都是因为翡翠表面光滑了,光的折射率和反射率发生了变化,你的眼睛被光欺骗了。反过来说,如果翡翠内在的颜色真变化了,那不就是B货了吗?

想卖的不敢卖,想买的不敢买

现在令诸多翡翠商家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想卖的不敢卖,想买的买不起。”过去卖3万元一件的货,现在也不再敢按照原价卖。商家们担心一旦以这个价格卖了,以后用同样价格连货都进不到;但若以更高的价格卖出,消费者又不买账,这样双方就陷入了两难的怪圈。

形状对于中高端翡翠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形状对于中高端翡翠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同样色、种的翡翠中,行家会为了其中一件形状饱满、圆润、周正、对称、漂亮而多出几倍的价格。比如同一块料出的两粒戒面,同样的颜色、种水,粗看大小差不多,一粒较薄,一粒饱满。如果这样两粒戒面属高货,在评估中其价格可能相差几倍以上,且越高档相差越大。

什么颜色的翡翠好

什么颜色的翡翠好?单从颜色好坏等次之分上讲,翡翠最好的颜色为:祖母绿色、翠绿色、苹果绿色、黄秧绿色为最上等。以下依次为紫罗蓝、红翡、黄绿色、黄色、蓝色、灰蓝等。好的颜色要与好的水种底结合起来,并要少杂质裂纹才更珍贵。

种水和颜色一样重要

种色兼有的极品翡翠价格太高,存世量极少,更多的人退而求其次,找一些色彩明显不够浓正但种水尚可的翡翠。翡翠玩家们千万记住:“色差一等,价差十倍”、“水多一分,银增十两”。种水和颜色一样重要,如果两者兼要,则倾家荡产!

翡翠怎么看才不坑

有朋友问: 翡翠这种东西要怎么看呢?感觉稍不注意就被坑。其实, 没有坑不坑,因为它本身没有价,每个行家看到的价都不一样, 问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卖家的心理,在多次讨价还价中探知他能出手的最低价位,然后看这个最低价是否为你原意接受的价格。

多数翡翠不透明

在淘宝翡翠销售几百元的挂件均说是手工雕刻,还有所谓的择优发货,其实都是忽悠人的,简单的道理就是一个师傅完成一件挂件一般需要两三天的,三天的工钱随便都几百了,所以很少有手工雕件是几百能买到的。而且手工雕件一般每件都不一样,不存在批量。

多数翡翠是不透明的,看不到里面的情况,而冰种、玻璃种翡翠细密、干净,可以看到里面的结构,不太懂行的会认为这样的翡翠不完美,实际上这是很正常的,不是什么问题。最顶级的翡翠也不是没有任何瑕疵的,看一件翡翠,不是仔细地挑剔杂质,而是看最难得的地方——有好种、好色、好形状。

关于种老色不进

所谓“种老色不进”,珠宝级的翡翠种水漂亮,受市场喜爱。一般来说,色好的种往往不够,能够达到种色平衡的翡翠比较难。近年比较热门的木那,就是一个相对平衡的品种,但木那无高色,是用牺牲色相,来换得种水的优越。

看翡翠需注意些什么

翠友去玉市看翡翠,拿东西的方式有讲究。看手镯不要摊在手掌上,更不要手指尖捏着看。看挂件,有绳子的话要缠绕在自己手指上,这样不会掉。看蛋面,不要放在手背上看,手背有弧度的,容易掉,也不要手指捏着。看翡翠,手势稳妥安全,同时应垫块软布在柜面上,轻拿轻放,手不递翡翠。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柯少雄:琢玉之道在于磨

下一篇:刘国庆:玉雕工艺美术大师在中国玉雕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