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宏彪:玉雕与诗词、绘画艺术的融合

2019/2/19 玉雕大师艺术网 作者:姜宏彪


玉雕作品发展到今天,随着消费者修养和鉴赏水平的提高,更多的要求玉雕作品要具备艺术感和文化承载。

自明代起,诗词、绘画艺术已与玉雕艺术相结合,多了一份文人雅趣,也让玉雕作品多了一份唯美。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国人审美水平的提高,玉雕作品应打破低俗、世俗化,中国诗词则将成为玉雕创作素材的宝库。

我国古代诗文可以说是独步天下,每个诗人写出的每首诗词,无论从风格类型、辞藻用字等等都有不同。无不体现了汉语的独特魅力。而在这多如繁星的古诗词之中,有不少的诗文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画面感,让人仅仅是一看字表,就能在脑海里勾画出或沉郁、或华丽、或清俊、或灵动的画面。

这些画面感再借鉴到玉雕创作中,则将出现一件件朴茂清新的玉雕艺术作品,这些传统文化的瑰宝,都是玉雕创作中不竭的营养源泉。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 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分别以柔嫩的白茅芽、冻结的油脂、白色长身的天牛幼虫、白而整齐的瓠子、宽 额的螓虫、蚕蛾的触须来比喻美人的手指、肌肤、脖颈、牙齿、额头、眉毛,形 象细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两句动态描写,又把这幅美人图变得生动鲜活。


如《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沚。

河滨芦苇的露水凝结为霜,触动了诗人思念“伊人”之情, 而三章兴句写景物的细微变化,不仅点出了诗人追求“伊人”的时间地点,渲染出三幅深秋清晨河滨的图景。

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唐诗为例,唐诗将画面与人文倾诉有机融合,画面感和唯美感得到有机的统一。


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还有,王摩诘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汗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海派玉雕名家穆宇静认为,在中国传统的经典辞赋里,有很多唯美的诗句,如《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或中国历代名著的经典片段都可以用于玉雕艺术的创作。

姜宏彪作品《梅荷双馨》

这些古人的诗赋,画面感强,唯美雅致,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如诗经,便可以创作出人物、及山水题材。这当然也要求,一名玉雕师要有着良好的绘画艺术功底,和玉雕实际创作中的表达能力。

引用其中之经典片段,反映出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的宝贵文化遗产,其中的艺术形象更耐人寻味,品思。玉雕艺术作品也更多了一份诗词韵律之美。


国画是一个独立的绘画体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历史,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认识和思考,用独特的视角去审视,用特殊的手段去描绘、去呈现,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形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玉雕艺术是中华文明世代传承的艺术形式之一,美而不朽是玉的特质,坚贞温润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玉雕艺术历尽数千年的雕琢,从而形成其独特的工艺特点和欣赏要求,玉雕作品充分表达着雕刻人内心的感受和自我的审美意识,因而玉雕造型与中国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姜宏彪作品《古贤四雅》之一

玉雕中也有很多程式化的东西,例如,人物讲究立七坐五盘三半,这是对人体比例的要求,面部比例也讲究三停五眼,雕琢人物和动物面部表情的诀窍有:要想笑,嘴角翘,意思是人物和动物嘴角上翘,其面部就会出现笑容;“愁容喜凤笑狮子”意指龙眉皱得象发愁,显得威严;凤眼细长向上弯曲,显得喜庆;狮子嘴角上翘,显得笑容可拘。这一点与国画很接近。

应该说,玉雕首先是绘画的艺术,其次才是雕刻的艺术。

姜宏彪作品《古贤四雅》之一

玉雕中也象画国画一样,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构图要讲究,要激发灵感,要善于用意境化的表达方式。雕出的作品要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至明清时期,我国的玉雕制作工艺发展到了顶峰。

明代使用三层透雕法,纹饰常见有松、竹、梅、缠枝花卉,麒麟、人物、鸟兽等纹饰,有的玉佩纹饰上还增添上了“福”、“禄”、“寿”等吉祥寓意的字样。

玉雕大师姜宏彪作品《四君子》

清代玉雕工艺、特别是在乾隆年间更有新的发展,这时在玉材选料、加工、磨光等工序上都更加讲究,雕琢得精细玲珑,例如,明代陆子冈技压群工,盛名天下。

皇帝明穆宗朱载闻知后,特命他在玉扳指上雕百骏图。他没有被难住,仅用几天时间就完成了,在小小的玉扳指上刻出重山叠峦的气氛和一个大开的城门,而马只雕了三匹,一匹驰聘城内,一匹正向城门飞奔,一匹刚从山谷间露出马头,仅仅如此却给人以藏有马匹无数奔腾欲出之感,他以虚拟的手法表达了百骏之意,妙不可言。

姜宏彪作品《钟馗巡道》

自此,他的玉雕便成了皇室的专用品。玉雕无论表现什么内容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所有的中国文化都可以选材。因此创作者必须具备文史和绘画的硬功底,提高综合性的艺术素养。

玉雕与国画共同经历了朝代的更迭、审美的变化、思想的飞跃,在这些过程中他们形成了很多共同元素,这些元素穿梭于两种造型艺术当中,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朵耀眼奇葩。

姜宏彪作品《高山流水》

首先, 玉雕造型艺术在表现形式上追求超越形似之外的神韵,这种方式与中国的书画是分不开的, 在创作的过程中设计画稿的探索几乎决定了作品内容的外貌,在玉雕作品中让形象徘徊在有无之间, 斟酌于形神之际,以神统形,以意融形,表现出心灵的内涵和生命的境界。

明代画家董其昌说:“每朝起看云气变幻,绝境画中山。山行时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做看不如画,右看如画者。前后亦尔。”

审玉也是如此,当我们看见一块玉石,我们会有一个反复审视的过程,在审视中去探寻、挖掘它的美丑,通过心灵的感悟、理解、联想,进行取舍,在大脑中形成作品的初貌,朦胧的雏形,确定了作品的表现主题,为了要让这个朦胧变得具象,把隐性变为显性,接下来要在原料上进行设计,设计的过程就是意境产生的过程,设计和制作贯彻于作品的始终,因为玉石原料的特殊性、不确定性会给设计和制作的设想一些意外或者惊喜,带着这种不确定的因素,“意”的感受、浓淡、味道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显现出来。

扬州工艺美术师余勇的《山水牌》,这件作品借鉴了扬州山子的透雕法,并结合了海派玉雕简洁的线条处理方式,在一块玉牌上表现了山子的意境效果,将情与景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运用了中国水墨山水的表现手法,采用浅浮雕的技法,构图巧妙,层次清晰,意境悠远,洋溢着浓厚的儒雅气息。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俊设计指导制作的《嫦娥奔月》,采用新疆和田白玉籽料雕琢,玉质的致密、温润、细腻,玉体的修长,玉题材的构思可谓是绝佳的组合,琼楼玉宇的人间仙境与嫦娥的美丽飘逸融入到一幅画面当中,嫦娥手捧玉兔,相依相偎,眉头微皱,依依不舍,衣带飘逸,整个画面惹人怜爱,让观者驻足,给观者想象的空间,意境深远。

其次,在玉雕创作中构图更有必要,特征也更明显。

艺术形象的获得往往先于构图的形成,只有形象产生了才能去“经营”它的“位置”,玉雕的构图具有中国画独特的构图方法,玉雕作品的构图往往可以吸收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法,即高远法、平远法、深远法,所做的物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完全由作画者的主观需要随意拼凑。

把不在同一时空中的几种对象放在自己所需要的一幅画面之中,构造出画家心中所想的时空境界。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丰富作品内容,更表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融合的精神。形成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融合美、自然美。

在中国绘画或玉雕艺术的创作构图中,主体只有一个,其它的是陪衬的次要的宾体,起着辅助、从属于主体的作用。

主和宾是相互依存、浑然一体的,只有“宾主分明”,画面才能主体分明,才能不至于“喧宾夺主”。

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作者会不断地寻求形象的个性、形式的对比、疏密的对比、动静的对比、虚实的对比、方圆的对比等等,然后不断地制造矛盾,形成一个复杂的、多样的艺术创造过程。在这些复杂的背后始终有一个统一、整体的过程,最终完成“和谐之美”。

“和谐之美”是由有表象的形式落入到创作者深入心中的和谐,玉雕作品通过艺术的形式,将和谐之美展现,情景交融,如同饮一杯清茶,平淡中有悠长,宁静中有飘逸。

《香山九老图》以羊脂白玉为原料,采用高浮雕、圆雕、透雕、镂雕等技法雕琢出起伏俊秀的山峦,苍劲虬曲的松柏,山径幽通的小桥,流水潺潺的小溪,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构图布局正是采用国画中“虚实相生”“层次分明”“点面结合”“远近相宜”“疏密有致”之论法。

观者往往从实处着眼,虚处留意,它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达到意外之意,画外之画的“虚境”,从而构成一幅气势非凡,美不胜收的人间仙境。

再次, 中国造型艺术对用线是特别讲究的,如长与短;方与圆;粗与细;曲与直;浓与淡;疏与密等等。利用线条的韵律,以线条作为绘画的造型手段,是中国造型艺术具有浓郁装饰美感的根本原因。

中国传统绘画有数千年的历史,以线为主的中国画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作为外在形式,线条在中国画中是以各种各样长短、粗细、浓淡的线形符号来构成画面,作为内在形式,线条是绘画技巧与审美修养的综合体现。

线条不仅可以成为绘画表现对象外在轮廓的框架和内在结构的骨架,同时,线条通过其不同形态的组织和变化,还能够在画面上形成一种意蕴、气势上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姜宏彪作品《风雪夜归》

一块美玉要雕刻成为一件理想的艺术作品,必须倾心投入,捕获灵感,从而将美玉的意蕴、纹饰、姿态自然地赋予玉料之中,把亮泽、温润、典雅、优美的形体从玉石之中解脱出来,而玉雕设计真正的实施正是通过线描手法得以体现,线条它的不写背景,突出主体;它的不求具象,只求传神;它的不尚华丽,务求朴实的个性可以让形态凸显在方寸之上。

一块来自深山的美玉,本身朴实无华,平淡不奇,但一经大师的巧妙设计和精湛雕琢后,它就具有美的外形及相应的文化内涵,并获得艺术化的生命,给人以美的艺术诱惑力。然而没有巧妙的线描设计和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是不可能创作出来的。

所以线描对玉雕设计非常重要,白描设计艺术和玉雕设计艺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一件玉雕作品它的美,在于意境,在于色彩,在于形态,在于构图,在于线条,在于质地,或者兼而有之,然而意境是对玉雕作品整体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够给观者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意外发现,让观者止步于此。

玉雕意境是玉雕题材的构图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是玉雕设计构思的中心内容。

当玉雕题材确定之后,这个题材的意境是否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要靠构图和线条的表现。然而构图和线条的好坏能够让意境更完美,更充分,更有感染力。

寄意云水,寄意山林,寄意花鸟,完成了心灵的感悟,以物言志,得到一种的满足,一种平静,最终形成一个完美的意境。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诗词绘画艺术如若用在玉雕创作中,则便是很好的人物、山水题材。在玉雕作品的寓意中,则不仅仅是泛滥的辟邪、祈福的寓意,则为作品的寓意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古典美和韵律美。


参考文献:

[1] 方泽.中国玉器[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2] 刘魁立,张旭.中国吉祥图案[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3] 周广琦.玉雕图案[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6.

[4] 周树礼,曾伟来,何涛.玉雕造型设计与加工[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5] 陈咸益.美术技法大全系列-玉雕技法[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万玉山:浅析独特唯美的中国玉雕艺术

下一篇:陈洁标:随形借色,以意融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