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玉玲:琢石成器——谈玉雕的设计与文化

2018/5/31 玉雕大师艺术网 作者:尚玉玲

“玉不琢,不成器。”

这是一句老生常讲的古训,未入玉雕行之前对它只能是一知半解,明明是雕刻为何要用个“琢”字。

入行后才知道一件玉器的设计雕刻制作过程,和一般工艺美术作品的制作不一样,不可能按着设计意图一蹴而就。


美玉来于天然,美器出自人为,石破器成,从一块玉石到一件玉器的蜕变,要经过设计、雕刻,不断切磋、反复琢磨、循序渐进式的完整制作工序,才有可能成器。

大家都知道玉石是一种珍贵稀有的材料,每块石料都不一样,不能像其他雕刻那样根据设计要求找来材料或先将材料切割成所需要大小,然后进行雕刻。

一件玉器的雕刻完成需要通过设计,给它注入文化信息,再给以适当的雕刻工艺才能完工。

玉器设计与雕刻工艺

玉雕创作是先有玉石,后才根据玉石形、质、色等条件进行设计,这造成了玉雕设计的被动性,但也决定了玉雕创作的挑战性。

所以玉雕的创作必定是从相玉开始。

相玉是玉雕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也是对玉雕人的眼光、经验、修养等方面的综合考量。

看准、看好石料,知道石料的长短处,才能因材设计,因料雕琢,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一块璞玉雕造成为艺术珍品。

作品《生生不息》

从事工艺美术的人都知道,设计作为作品制作的基础,一般都是在作品制作之前就设计好,但作为玉雕却不完全一样,因玉料的生成条件和来源不同,有来自开采的矿料和山料,有经冰川搬移、河水冲刷的卵形籽料,还有经过人工挖脏去绺的切割形体,所以石材的体量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按现有条件,还没有一种设备能够探测到玉石里头的构造、颜色、瑕疵,在设计、雕刻过程随时可能出现新的情况,或惊喜或失望,使玉雕的设计既要在雕刻之前,又要贯穿于作品雕刻的全过程。

这就造成了玉器设计、雕刻的特殊性,玉雕师在雕刻制作过程中,时刻要根据玉料可能出现的瑕疵、绺裂及色彩变化作随机应变,改变设计思路,调整构图方式,有时甚至是推翻重来。

也可以说玉器的雕琢是一个设计——雕刻——调整——雕刻的多次重复、循序渐进过程。

作品《广纳百财》

所以,设计在玉雕制作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雕刻师从接触玉料、相玉开始,脑袋里的设计也就开始,作者要从玉料的形、色、质及瑕疵等方面做出判断,是否用挖脏去绺方法直接出胚,还是采取分割法化整为零避开瑕疵。

虽说这只是一个初步设计,但对于材料的利用率及后期的雕刻制作都是有益的。

也就是说是对玉雕设计师的材料洞察力和把控能力的考验,同时也是玉雕设计师的形象思维和应变能力水平的体现。

所以,要做一位有成就的玉雕师,不单要有高超的雕刻技艺,首先还必须是一名有相当能力的设计师。

以我创作的《紫气东来》为例,作品用料是一块和田青花籽料,略带皮色,其墨色不深、散而不聚,呈不规则形状。

作品《紫气东来》

虽然质地致密润泽,但还有些脏和裂现象,加上不规则形状,要设计好它还需花费些心思。

处理好脏和裂后就是选题画稿,要根据石材的形状、色彩确定适合的题材,这一过程也是在考作者的文化修养。

这件作品的设计图可以说不止三易其稿,雕刻过程还经过好多次的调整修改。

我将材料中最致密润泽和带皮色部分尽量不作雕琢,设计成了老子的“五色云衣”,这样能体现出原材的材质美;棉、墨二色错综复杂部分用来雕刻老子的“皓首长髯”,既把材料的瑕疵去掉,又保留了玉石的自然纹理,体现原材的自然色彩美。

《紫气东来》局部

在形象设计上,一改老子精神爽朗、笑容满面的传统形式,将老子刻画得休闲自在、憨态可掬;而青牛不是常见的老牛,却有点像牛犊,并且不成比例地被压缩在底下,这样的形象不一定符合大众想象,有点卡通Q版,但另有一种和谐、传神之美。

《紫气东来》局部

在配座上我也花点心思设计,充分调动木材色彩,雕刻了祥云仙鹤,呈现出“紫气天边暮霭匀”的景象和“愿随鹤驾遍瑶空”诗意。

《紫气东来》是我早年在利用材料条件创意设计和雕琢等方面较为满意的作品之一。


雕玉是一种艺术行为,因为材质的特殊性和工艺的独特性,在创意和雕琢两方面要有完美的结合,就须要因材施艺,去瑕存瑜,这也造就了玉雕设计的不拘一格、千变万化的美。

虽说设计追求的是有个性的艺术,但作者还要记住创作的万变不能离其宗,这个“宗”就是中华传统的玉文化,同时要遵循美学原则,在追求形式美时不能放弃内容美,使两者相得益彰,所以玉雕从业者必须要有良好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和题材选择

玉雕艺术的内容美,主题材的选择十分关键,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为玉雕提供可选择的众多题材,内容丰富多彩,除了材料本身的因素外,一块玉石因不同艺人,就有不同的选题创作,设计师的综合素养立刻就能展现。

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跟师傅学艺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因各自的文化素养、技术技能的不同,学徒的悟性也不同,即使师傅面面俱到的把一切都传授给你,你也不一定就能成为名匠。

作品《喜临门》

作为一位从事玉器的从业者还必须具备历史知识、文学修养、宗教艺术、风土民俗等各方面认知和积累,同时在工作中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只有拥有广博的学识,才能在创作时达到胸有成竹、信手拈来的自由境地。

有着几千年文化历史的中国玉雕,虽然题材众多,但首选的还是“吉祥”这一主题。

进入玉雕行业后经多年的学习,我对中国玉文化的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认为,从汉代开始,吉祥文化就是玉文化的永恒主题,吉祥文化现象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幸福安康理想的祈望,早已成了民族精神文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品《府上有龙》

随着历史发展、社会变迁,至宋代玉文化融入了世俗文化,到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大大地改变,这些也都丰富了玉的文化内涵,但仍然不能动摇吉祥这一文化主题,它仍然还是被人们不懈的追求着。

如我的作品《喜临门》《府上有龙》《福寿多多》等,在工艺创新上有所突破,在内容表现方面注入时代元素,但其魂仍然承传着传统文化,反映的还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其次要强调玉雕不能离开文化内容,没有文化内涵的普通题材,如手链、福豆、平安扣等小饰件,虽然市场可接受,但这些只能算为低端产品。

作品《鹏程万里》

作者想要出精品、珍品,题材就要有创意,要有自己的想法,中国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文学作品中有我们取之不尽的内容,加上历史传说、民间掌故、宗教文化、戏剧艺术等,作者只要用心从中选择,题材上定能出彩,我相信那些有典故的题材更能打动观赏者并为藏家所青睐。

有了好题材内容,作品还需要有个好名,千万不能有俗气,不要浪费掉好的创意构思和雕刻工艺。

即使是一件作品,取名不当也会降低作品的挡次,如表现仕女内容的玉雕牌,用《仕女图》或《待月西楼》命名,其艺术效果就大不一样,“仕女图”平淡无奇,而“待月西楼”有了故事性能使人联想,浓烈的诗情画意跃然纸上,作者具有的文学素养也就一目了然。

同样用《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或《硕果》来命名同一件葡萄摆件玉器,与前例同样能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作品《绝代双骄》

由于材料所限,玉器的体量不是很大,但它的设计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设计背后体现丁一个艺人的艺术追求,根据本人多年来创作体会,我认为玉雕设计创作过程好似恋爱过程,在你与其对话的过程中,碰撞出艺术火花,孕育出艺术成果,同时也认识提升了自己。

玉雕艺人通过与玉石对话,将自己的创作意图在玉石上尽情展现并赋予其艺术之命,最后达到用作品来传情达意目的。

玉雕设计创作是一种视觉艺术行为,作者务必把作品设计、雕琢得有具有强的震撼力,对人们的视觉产生了冲击。

玉石材料常有,但好料不常有,每当遇到一块好料,千万不要急于动手,需要慎重对待它,请先放一放,多观察、琢磨,等灵感来了再进行创作,同时要多备几个方案加以比较。

因为现在的藏家都想收藏一件独一无二的作品,要出好作品,题材要出彩,需要作者妙想巧雕。

另外作品不能有俗气,而是要尽量创作得大气。

不管是什么题材,构图要尽量多样化,同时也要考虑到细节处理,让作品中的一点、一线,一个块面、一个造型都能围绕主题来开展。

决定一件玉器是否为精品,除了作者的经验、雕工和原料等基本因素外,我认为就是文化与设计了。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李维翰:学院玉雕是当代艺术对中华传统玉文化的加持与礼赞

下一篇:唐勇解“玉”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