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翰:学院玉雕是当代艺术对中华传统玉文化的加持与礼赞

2018/5/10 玉雕大师艺术网 作者:李维翰

2018中国当代学院玉雕研讨会主持人:李维翰。

由镇平县人民政府主办、县玉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2018·中国当代学院玉雕展暨学术研讨会,4月27日在玉都镇平的“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隆重举行。


笔者作为开幕式嘉宾和当代学院玉雕研讨会的主持人应邀出席活动,见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当代玉雕艺术盛景。

县领导的欢迎辞热情洋溢。


此次组委会通过认真筛选,邀请了41位来自美术院校或者有美院专业背景,在当代玉石雕刻创新方面有代表性作品,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创作者,展出了100余件“当代学院玉雕”的代表作品。


一时大师创意园观者如云,雅蕴满室。

主办方称,学院玉雕是以当代学院艺术思想为主体、用当代视角和表现手法作为艺术语言进行的玉雕创作。

学院玉雕是传统玉雕的拓展和延伸,从“因古、袭古”进而出新,形成风貌。

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融入当代艺术要素,力求体现时代精神和审美取向。

研讨会上,9位有备的专题发言和进入讨论环节的7位自由发言,既有资深的上世纪走来的老玉雕艺术评论家,也有美院毕业的艺术玉雕新秀,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大家围绕当代玉雕阐述观点,表达己见,论求纷纭,解读新颖。

学院玉雕,还是玉雕

创作者经过相关的美术院校学习、进修,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在玉雕创作上有自己的追求,尝试用作品传情达意。

虽然表达手法上有的还不尽完善,但是,与有几千年的传承的传统玉雕重视玉料、技法和样式等的师徒相传还是不尽相同。

可以说,学院玉雕和传统玉雕是当代玉雕艺术的两个方面。

既是玉雕,核心为玉

学院玉雕以为“玉雕——语言”是一个很对称的结构,艺术家可以通过材质和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主 张,试图通过玉雕找到自己的发声形式,跳离“观音、佛”为代表的思维束缚,越出藩篱,有了属于自己的可塑精神空间。

以玉为神,琢时印痕。

玉是什么?玉是文化

学院玉雕意识到,真正的玉雕,是要回答“为什么要用玉来雕”这个基本问题的。

所以,学院玉雕是属于为数不多的能够掌握玉雕和艺术的学院玉雕师或者玉艺家。

从这次学院玉雕展的作品情况看,整体所展现出来造型能力的严谨自如,值得称道。

造型能力体现着“技能”和“观念”的融合,由此产生的作品具有视觉与心理上的冲击力、感染力。

什么是玉?美石为玉

师古而不泥古,学院玉雕展出的作品材质多样,可谓新玉石进入了“杂粮时代”;诸多体现“观念自觉”题材和元素的应用,丰富的跨界、融合的艺术手法,可谓表现风格呈现出“战国时期”。

不难预言,学院玉雕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地成熟,针对于现阶段市场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意的作品,“学院玉雕”小荷露尖,弥足珍贵。

学院玉雕,魂在玉雕

有观点认为,学院玉雕应该就是当代玉雕艺术,但不仅仅只是新锐和前卫。

只要是把传统玉文化元素转化为表达当下审美情趣的作品,都可以是“学院玉雕”。

具体说,是把包括玉石、治玉工艺、玉器形纹和其他玉文化在内的玉传统内涵,用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对当下社会的感悟、对传统哲学的思辨和美好事物的诠释等,力求创造具有当代意义的玉文化内涵。

因此,学院玉雕需要艺术修养、玉修养和治玉工艺比较全面的要素完成玉雕艺术。

学习传统,扎根华夏,立足当代、放眼未来,最终蜕变转化为艺术玉雕。

学院玉雕,艺术“多元”

核心是思想、艺术与玉料完美结合。

她可以包容各种文化艺术门类,用玉雕来呈现不同文化、宗教、艺术等。在学院玉雕中,每个创作个体都会受到足够尊重,所有作品都是平等,没有高低之分,只有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既是大家不同意他的观点,但必须保证他创作的权利!

可以争鸣,可以批评,可以“打架”,但不可以辱骂!

这或许,是我们都想要的!

学院,本来是高校在学术领域较为正统、严格而又偏向保守的标签。

然而就学院玉雕来说,不是仅把玉雕当雕塑,是重视理论研究,重视作品创作,表达当代思维,从文化艺术层面去定位玉雕。

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提倡艺术批判,在创作中不断修正理念,最终上升到文化哲理的高度。

有文章讨论,譬如:何谓“学院玉雕”?(从2018中国当代学院玉雕展说起);学院玉雕和传统玉雕的区别(中华玉网);有一种玉雕叫“学院派”等,认为学院玉雕应该是当代具有新锐、前卫的特征的玉雕艺术的代名词。

尽管目前说法不一,然而学院玉雕的出现与介入,毕竟是古老的玉雕艺术的新的动力,也给当代玉雕带来了新的景象,仅此,就值得关注与关切。


学院玉雕是来自于艺术院校的“一股清新的水流”。说明了更多的艺术学子注目于传统玉文化,践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院精神,在传承玉雕的基础上挖掘新的时代创意,以期服务社会,拥抱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学院玉雕,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当代艺术对中华传统玉文化的加持与礼赞。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路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罗赛军:从落款看玉雕作品

下一篇:尚玉玲:琢石成器——谈玉雕的设计与文化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