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隆洼到三星堆·金沙——岫岩玉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1/6/3 玉雕大师艺术网

中华民族爱玉和用玉的传统已有8000余年的历史,中华玉文化最早标志——兴隆洼文化玉器所用玉料为辽宁岫岩玉;而远在四川的三星堆遗址及金沙遗址考古出土的玉器也有岫岩玉料。

5月16日,从兴隆洼到三星堆·金沙——岫岩玉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各地考古、文博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热烈交流。历年来考古发现玉器用料为岫岩玉的遗址都有哪些?岫岩玉料经历了怎样的远距离传播?今后岫岩玉的保护传承和文化产业之路应如何延伸?这些各方学者极为关注的问题成为研讨会讨论的热点。



岫岩玉开发利用最早 传播范围很广


今年3月,四川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央视在三星堆遗址发掘现场进行了持续4天的直播,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直播中,5号祭祀坑出土了一件椭圆形玉器,经现场初步检测,专家认为可能为岫岩玉,这一情况得到鞍山和岫岩满族自治县的高度关注。


实际上,在此前的成都金沙遗址发掘中,就曾出土过十节玉琮,它通高 22.2厘米,重1358克,发现于宗教祭祀区内,整体呈黄绿色,带有明显的红色石皮,体量很大,工艺精湛,应是良渚文化遗玉,但材料是用岫岩透闪石河磨玉制成,被金沙人当作礼地的圣物使用,由此可见,岫岩玉文化在史前至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地位,显示了岫岩玉在良渚文化和古蜀文明中的强大影响力。


5月上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及岫岩县有关人士赴三星堆遗址发掘现场、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及金沙遗址博物馆调研,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长梯形玉锛,长轴一侧琢打磨平,另一侧对向片切割而成。此项玉雕工艺正是由大量使用岫岩玉作玉器原料的兴隆洼文化首创,被后世传承,并对三星堆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追溯中华玉文化的历史会发现,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出土的玉玦、匕形器等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玉器,大部分用岫岩玉雕琢而成,这一发现将我国雕琢使用玉器的历史推进到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

悠悠岁月,岫岩玉经历了怎样的开发和传播历史呢?

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王时麒说,通过对有关博物馆和考古发掘的历代玉器与岫岩玉标本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目前发现有20多处文化遗址玉器用料为岫岩玉,除了内蒙古和辽宁兴隆洼文化、查海文化、红山文化的玉器,还有辽宁新乐文化玉器(距今7000年)、山东大汶口文化玉器(距今6200年—4600年)等,主要是岫岩闪石玉制成;还有良渚文化玉器(距今5300年—4000年)、山西清凉寺墓地出土玉器(距今约4000年)、河南殷墟墓地出土玉器(商代晚期)等,有部分是由岫岩闪石玉所制。


王时麒现场展示了一幅从新石器时代到汉代的岫岩玉传播路线图:以岫岩为起点,向北、西、南三个方向辐射,向北至今吉林和黑龙江;向西至今辽西和内蒙古东南部,再折向南至今河北、山西、河南和陕北;向南经辽东半岛和渤海的庙岛群岛至今山东地区,再向南传播到江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更远的广东地区,传播到了整个中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了一幅壮观的枝杈形岫岩玉石之路。

“由此可知,岫岩玉是我国开发和利用最早的玉料,而且延续时间比较长,传播的地区和范围也非常广,堪称中华第一玉。”王时麒指出,古代的玉是指软玉(闪石玉),8000多年的中华玉文化历史所用玉料,自始至终是以闪石玉为主导,而岫岩玉中的老玉和河磨玉,即为闪石玉类。

与会的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熊增珑认为,散见于各地文化遗址的岫岩玉,反映出了早期玉器制作工艺及玉料的远距离传播,这种物质媒介的传播也带动了礼仪文化层面的传播。

儒家“贵玉”思想源自先民“崇玉”观念

从文化传统来看,中华民族一直对玉情有独钟。刘国祥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传承了兴隆洼文化雕琢和使用玉器的传统,玉器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多,玉雕工艺技术取得飞跃性进步,玉器的使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用岫岩透闪石河磨玉雕琢而成的玉龙、玉人、玉凤、玉龟、勾云形玉器、斜口筒形玉器、玉璧、玉镯等典型器类。因为玉石稀少、加工艰难,人们逐渐将它赋予了庄严的思想内涵,认为它是宇宙万物之精华,是可以沟通人神的“灵物”“神物”,因此成为从事原始宗教活动时最高品位的物质媒介,在社会生活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玉器不仅仅是专供随葬用的礼器,而且是墓主人生前举行宗教祭祀活动的主要工具。

探讨中华玉文化的发展形成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94岁的考古学家卢兆荫认为经历了三次升华:首先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将玉神秘化、神圣化,这是玉在古人思想意识中的第一次升华;氏族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玉也被等级化了,成为贵族阶层表示身份地位的配饰,这是第二次升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空前活跃,政治上主张德治的儒家学派,赋予玉许多美德,玉又被人格化、道德化了,这是第三次升华,此后玉从主要为“神”服务,转变为主要为“人”服务。

《礼记》载,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孔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贵玉,是由于玉具有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提倡的道德信条,依据玉的质地、透明度以及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等物理特性,而加以道德化。

在卢兆荫看来,儒家学派提倡“君子必佩玉”,显然是继承并发扬了古人爱玉、崇玉的传统,并将佩玉提高到“比德”的高度,将玉作为其道德观念的载体,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玉德学说。将玉的内涵与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这是玉文化在我国数千年连绵不绝的重要原因。

打造岫岩玉文化品牌

《尔雅》载:“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焉。”古文献中的“珣玗琪”,即岫岩美玉。岫岩县政协主席孔华向记者介绍,岫岩玉质地温润,可塑性强,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喜爱,与新疆和田玉、陕西蓝田玉、河南独山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岫岩是我国自古以来最大的玉石产地,岫岩玉储量居全国之首。”辽宁科技大学教授王雪松说,多年来岫岩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天然玉石材料美与设计制造工艺美两大要素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岫岩新北派玉雕风格。北派玉雕为宫廷匠人传承,擅长多色料俏色巧用和古典人物雕刻,器物造型浑厚大气,花鸟鱼虫雕刻得逼真细腻。近年来岫岩玉雕突出文化内涵,坚持创新利用,创作出《玉雕长城》《世界最大玉佛》《满汉全席》《果菜系列》等优秀新作。未来应着重从三方面入手,即推动可持续发展、重视人才培养,同时适应时代需要,生产不同档次的玉雕产品。开发各类经济适用的文创产品和生活用品,积极探索岫岩玉的新用途。

研讨会上,对于岫岩玉文化产业今后的发展,多位业内专家给出了颇为中肯的建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朝洪说,岫岩要珍视宝贵的自然资源,对玉料、玉矿、古代遗址加强保护,同时加强玉文化研究,开展玉矿资源、古代遗址调查。

王时麒依据岫岩玉资源类型丰富的实际,建议推进精品战略,打造优等品牌,通过建设中华第一玉文化博物馆、河磨玉公园、老玉矿山地质公园等措施,展现“玉都”城市面貌,将岫岩建设成为全国最有特色的旅游景点之一。


去年以来,岫岩积极推动岫岩玉产业发展,努力打造“中国玉都、玉美岫岩”的城市形象。在玉文化交流方面,通过举办文化节、高峰论坛、玉雕评选等系列活动,制定了“岫岩玉+旅游”方案,“国石之旅”特色旅游线路等;在玉制品加工方面,制定发布了岫岩玉雕《岫岩工》标准,谋划建设中国玉雕大师孵化基地,吸引全国著名玉雕大师来岫岩创作;岫岩县还积极组织当地玉雕大师和玉雕企业“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参加或举办国内同行业文化节、旅游节、展销会、玉雕大赛等活动,加强业内交流合作,借鉴特色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中华文化有8000年的历史,玉器见证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历程,成为中华文明最具特色的物质载体,也是中华文明有别于世界其他古老文明的显著标志之一。而在中国四大玉料产地中,又以岫岩玉的开发使用历史最为久远,深入解析岫岩玉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学术任务,正确引导岫岩玉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来源:中工网)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上一篇:涿州:整合“玉雕”资源谋发展新路径

下一篇:下一篇:玉雕大师宋少军受邀参加第六届中外友好与文化之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