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彬:巴林石微刻创作谈

2016-12-25 中国玉雕大师网 作者:钱文彬

文字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是文明时代最重要的标志,中国古代文字一开始便赋予了明显的个性,其中文字微雕最早便出现在了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的卜辞之中。微雕成熟时期则是在清末民初时,其中上海地区象牙细刻和微雕最为引人注目,代表人物有清末于硕和上世纪中叶的薛佛影,于硕“工书画,擅微刻在宽二分许的象牙上刻小行楷三四十行细如蝇须,非显微镜下不能明晰,神乎其技”,堪称象牙微刻之鼻祖。薛佛影“工书法、善竹刻、砚刻、牙细刻,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他的象牙细刻作品曾赠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

微雕是指在兽骨,象牙,玉石及印石上刻以微小精细见长的一种雕刻技法,现在我们谈的是专指巴林石微雕。近现代的微雕是随着印石的应用篆刻边款的艺术产生而发展的,明清以来文人雅士在印章这方寸之地用铁笔提书作画,寄托情趣、自娱自乐,随着巴林石在上世纪后期异军突起,继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之后又是一个名冠天下的印石品种,在微雕创作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就巴林石微雕创作实际应用中做一些总结。

首先是其特点与形式。巴林石微雕与气魄宏大的书法碑刻不同,其魄力在于分毫之中创作出了如诗如画的大千世界,将古今名篇诗词刻于方寸之间,内涵和境界却又不同,同样可以展示大手笔、大气魄,字体如行云流水,且端庄秀丽、飘逸灵动,给欣赏者一种神奇莫测不可思议的感觉。微雕的载体巴林石的选材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做到保证质量绝对的优良,既要净,通透,温润又要清纯艳丽,不能有丝毫的瑕疵,作者要有良好的书法和美术功底。巴林石品种繁多色彩丰富,虽说每个石种都有独到之处,但不同品种之间的品质相差也是很大的,品质佳者,温润凝腻、天生丽质,品质劣者难成大器。


其次是艺术贵在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巴林石微雕创作虽是一门艺术,但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作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化积累和艺术素养,要创作一件精美的微雕作品,使其形成高雅的艺术形式,提到更高的一个层次,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一定要有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创造时一定要使自己的作品高雅,其意境、精神、设计创作多从人文审美角度去思考,不仅要有外在的美感,还要形成心灵感触。在工艺上一定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一笔一划交代清楚。你虽然不是书法大家,但要有大家的力度、气魄,创作中要有海的胸怀,纳百川而作之。如山水、人物、动物、花草鱼虫,商周青铜明、摩崖石刻、碑刻、汉简等的表现元素,加以整合,融当代巴林石微雕中,拓宽其题材之表现领域,细读一件优秀的作品,有如品一杯浓郁芳醇的铁观音,即赏心悦目又沁人心脾。


巴林石微雕又有别于其他的巴林石雕,它是以书法形式入石的的艺术创造,不仅开辟了充分利用巴林石纹理肌理新路,而又把中国历史各个时期文化精华,都可以在巴林石上尽情展示,亦能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色彩艳丽的石上,融美石,书法,雕刻于一炉,使微雕艺术成为巴林石艺术中一门独特的综合审美艺术,也同时赋予了巴林石新的文化内涵,使石面再做新的审美创造,或书法或绘画皆以微刻入石,形式多样,使一方方、一块块的美石,极富文化蕴味,极具收藏和审美价值,这样的艺术品也满足丰富了空前繁荣的巴林石市场多元化,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再就是提高作品的文化品位。提高巴林石微雕艺术,品位是应该努力的方向,作品的文化品位决定着作品的价值取向,一件作品可以是艺术品也可以是工艺品,这取决于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态度,很难想象一个既无文化底蕴,又无艺术素养的人可以创作出杰出的艺术作品来,只能一味的摹仿、复制、胡编乱造,即使技术再熟练,也只能是一个一般作品,也只能是工艺品,虽然料贵物稀仍然决定着作品价值,但如果把作品赋予更深的文化内涵,使巴林石微雕艺术品便具有了比其他艺术品更丰富的艺术形象和情感特点。现在的艺术工作者,不再是磨练技术技巧,而是应积累生活经验,积累文化底蕴,使已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文化底蕴决定着作品的品位,要有自己的思想,没有思想成不了大器,对自己的要求是创作的作品要有震撼力,有气势、有霸气,能镇得住人。真功夫在刀外,石外,它取决于作者的气度、品格深厚艺术修养,一件作品具有怎样的文化内涵,是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诸多因素,通过作者的心于手于刀熔铸到作品中去。

欣赏一件精妙的微雕品,如同观赏一座巍峨的摩崖石刻,一方印章如同一座巨大的石碑矗立在眼前,作者的个性,文化修养,艺术技艺,灵石的精美绝伦,都展示在你面前。作品中技艺只是一般手段,文化才是创作之根本,要把理发匠变成美容师,把裁缝变成服装设计师,一定要摆脱匠气,不能只作刻字匠,况且不管哪个门类,其最终目标一定是师法自然,书法与美石融为一体,字因石则美,石因字而贵。要步入高品位的文化艺术行列,这才是每一个艺术工作者的终极追求目标。(此文曾发表于2009年内蒙古晨报)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玉雕大师唐勇:浅谈玉雕刻

下一篇:石之美者为玉——浅析玉器承载的传统文化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